近日,山東省審計廳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2024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關於養老保險基金的相關內容引發關注。

報告顯示,山東省審計廳對13市及所屬縣養老保險基金和養老服務業政策落實及資金績效等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政策落實不到位、未及時清退個人賬戶資金、向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補貼。
報告披露,由於信息不暢、數據比對不及時等,2022年至2024年,2市48縣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違規向505名死亡人員發放養老保險待遇241.48萬元。
根據公開信息,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2日,至少已有21個省份陸續公布了2024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在重點民生資金審計方面,多個省份都披露了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情況。
例如,北京在2024年度市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披露,區級社保經辦機構未嚴格審核,向284名服刑、死亡人員賬戶發放基本養老金等待遇1954.33萬元,向死亡工傷職工賬戶發放生活護理費17.24萬元,向工亡職工不符合條件的相關供養親屬發放撫卹金199.95萬元。
吉林審計報告提到,組織對3市2022至2024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職業年金管理使用和相關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審計,發現養老保險待遇發放未嚴格執行。2市違規向已死亡、服刑等15名不符合條件人員發放養老保險待遇34.4萬元。
今年6月,審計署網站發布《國務院關於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其中披露了一起違規領取養老待遇的案例。報告顯示,山西蒲縣疾控中心一職工的人事檔案有14處塗改,「1歲工作、22歲退休」仍層層過審後「退休」,一邊領取養老金累計69萬元,一邊又在新單位工作取酬。
上述報告提到,重點審計了25省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4.14萬億元。25省的2.83萬名職工通過提供虛假病歷或篡改檔案提前退休等方式,違規領取養老待遇5.19億元。
結合審計發現的問題,報告建議,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管理。督促地方摸清重點人群參加養老保險及資金缺口情況,統籌財力逐步解決;清理規範「小政策」,嚴厲打擊不法中介欺詐騙保等行為。
(來源: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