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電台(港台)主辦的「太陽計劃2025」杭州創科交流團圓滿收官。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連慜鈺)22日,由香港電台(港台)主辦的「太陽計劃2025」杭州創科交流團圓滿收官,5天的時間裏,香港特區政府廣播處長關婉儀帶領約一百名來自45間中學的太陽使者走訪杭州、桐鄉及烏鎮等地,內容涵蓋科創參訪、文化體驗與師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國家創新科技發展及文化底蘊。

從科技與文化層面深入認識國家發展

參觀桐鄉耀華國際教育學校,左三為香港特區政府廣播處長關婉儀;左四為香港保華文化教育科技集團主席助理鄭重明;右三為香港特區政府助理廣播處長李慶華;右一為香港特區政府駐浙江聯絡處主任劉銘德;右二為香港電台中文台台長張璧賢;左一為香港電台機構傳訊及節目標準總監葉冠霖;左二為香港保華文化教育科技集團主席助理侯叔祺。受訪者供圖

在結業禮上,香港特區政府廣播處長關婉儀、香港保華文化教育科技集團主席助理鄭重明、數碼港智能生活總監蔡偉傑分別寄語太陽使者。隨後,太陽使者及組長上台分享及表演。活動現場,青年藝人黃淑蔓、黃明德帶來了演出,並與太陽使者積極互動,合唱曲目。結業禮結尾,太陽使者獲頒發結業證書。

關婉儀表示,「太陽計劃2025」以AI及創科為主軸,讓香港青少年從科技與文化層面深入認識國家發展。她勉勵香港青少年勇於嘗試,不怕挫敗,成為能掌握AI技術,兼具創意與國際視野的新世代。

太陽使者獲頒發結業證書。(記者連慜鈺 攝)

「此行深入了解了杭州的城市發展,感受到杭州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新興產業發展較快。」關婉儀表示,同時杭州亦是一座有着歷史積澱的城市,譬如有很多世界文化遺產,此行有機會去讓香港青少年們近距離了解杭州,意義重大。

交流團先後走訪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杭州六小龍」其中兩家強腦科技及宇樹科技,以及未來科技城,深入了解國家在人工智能及機械仿生等領域的最新發展。

除觀摩科技成果外,交流團更與企業代表互動交流,親身體驗科技如何轉化為創新應用。交流團亦分別到訪杭州師範大學及桐鄉耀華國際教育學校,與當地師生交流,深入探討青年創業和AI創新等議題,並參與3D打印、無人機操控和時裝設計等工作坊,提升創意及實踐能力。

香港電台同樣重視學生對國家文化發展的認識,特別安排參觀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文潤閣)。該館結合文化傳承與建築美學,透過珍貴典藏及數位空間展現中華千年文化特色。交流團又遊覽西湖與烏鎮,親身感受江南水鄉風貌與獨特文化魅力。

AI亦有溫度

來自沙田培英中學的劉暄宇。(記者連慜鈺 攝)

來自沙田培英中學的劉暄宇表示,此行最大收穫就是對AI技術產生了改觀。「我一直以來覺得AI是很冰冷的工具,但現在我有了新的理解。當我看到強腦科技將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融合,研發出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等產品造福殘障人士,我才明白AI也是有溫度的。」劉暄宇回憶,他在強腦科技遇到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殘障人士,但通過安裝智能仿生腿,這位殘障人士能像正常人一樣行走,恢復對生活的信心。「AI技術告別了宏大敘事,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正在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幫助每一個個體。」

來自沙田培英中學的劉燁。(記者連慜鈺 攝)

「強腦科技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他們會以自己的殘障人士同事為需求對象,進行研發,再把產品進行推廣,惠及更多殘障人士。我覺得這個點子很贊,它可以啟示我們留意身邊人的需求,去解決他們的困難,進而再把它推廣至較廣的層面去幫助更多的人。」來自沙田培英中學的劉燁說,「參與本次行動,讓我對內地的AI技術發展趨勢有了一個更直觀的概念,為我未來的職業規劃起到了參考,希望將來能有機會來內地大學學習。」

據悉,「太陽計劃2025」由香港電台主辦,數碼港協辦,並獲保華基金會贊助杭州交流團。支持機構計有耀中耀華教育網絡、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學友社、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 Media 21媒體空間、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及香港資優教育學苑。

體驗操控無人機

結業禮當天,交流團於桐鄉耀華國際教育學校進行交流,參與了3D打印、無人機、時裝設計、元空間等四場工作坊體驗活動。

交流團參與無人機工作坊體驗活動。(記者連慜鈺 攝)

在驕陽的照射下,無人機緩緩從塑膠跑道上升起。香港青少年們遙控着無人機飛向校園高處,周邊的區域一覽無餘。「平時在學校裏,我們很難有操縱無人機的體驗,這次我們不但可以親自去操控它,還可以帶上VR眼鏡看到無人機鏡頭裏的實時情況,這很酷,帶給我身臨其境的感受,彷彿我在開飛機一樣。」劉燁說。

時裝設計工作坊由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及創意總監David Leung主講。(記者連慜鈺 攝)

其中,時裝設計工作坊由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及創意總監David Leung主講。以adidas為主題,香港青少年們用白色的膠帶和多色的軟布進行時裝設計。

來自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的龔珈瑩。(記者連慜鈺 攝)

來自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的龔珈瑩將玫瑰以及自己英文名字的元素融入設計,她興奮地表示,這是她初次接觸時裝設計。「雖然只是簡單的時裝設計,但它激發了我的興趣,我可以盡情發揮創意,設計出有我個人風格的作品。」龔珈瑩說,「主講老師他的授課形式也很有意思,是互動型的,老師會讚賞同學們的設計,這非常鼓舞我們。」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