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近代史展公布滿鐵史料。

(香港文匯網記者盧冶)8月19日,吉林省近現代史展覽正式開展,首次披露「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的部分檔案。這些檔案有力證明了當年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由來已久,滿鐵侵華近四十年!

滿鐵以「專班」 刺探中國情報

1906年,日本政府設置了一個特殊的機構---「南滿鐵道株式會社」。這家看似普通的鐵路公司,實則是一支不穿軍裝的侵略軍。

吉林近代史展公布滿鐵史料。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滿鐵資料歸集整理與研究的機構,吉林省日本侵華歷史研究中心(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滿鐵研究中心)現有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經濟類滿鐵史料,其數量超過日美等國同類資料的總和。

吉林近代史展公布滿鐵史料。

據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佟大群介紹,為了更好地收集情報,滿鐵專門成立了調查部。除了中國東北,滿鐵調查部還將情報收集的觸角伸向華北、華中、華南等地,甚至朝鮮半島、西伯利亞及歐美多地也有其人員機構的身影。

據不完全統計,在前後近40年間,滿鐵調查部至少向日本當局提供了數萬份調查報告與情報資料,這成為日本制定殖民擴張政策、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重要參考。

走進吉林省近現代史展覽,一批文物首次公開亮相。展板上的滿鐵調查報告、政府批文、內部通信等實物檔案,揭示了日本對中國系統性刺探情報與經濟掠奪的全過程。

佟大群表示,公開這些史料,就是為了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用確鑿證據,駁正美化殖民、否認侵略等錯誤言論。

滿鐵攫取東北數十億噸資源

中國東北地廣物豐、資源豐富,近代以降,長期為日本侵略者所覬覦。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本強佔了大量礦山、森林和土地資源,試圖將東北變為其「資源倉庫」。期間,滿鐵深入參與對中國東北的資源「開發」,成為日本攫取東北財富的重要工具。

統計數據顯示,1931年到1945年間,日本從中國東北掠奪的煤炭資源不下10億噸。僅遼源一地,就被日本掠走1500多萬噸,嚴重破壞了當地經濟與生態。

滿鐵還對鞍山的鐵礦石進行了大規模開採,鞍山成為日本重要的鋼鐵生產與掠奪基地。此外,滿鐵還從掠奪東北了其數以萬噸銅、鋁、鎂、鋅、鎳、銻、錫等重要礦產資源。

滿鐵通過東北交通命脈的絕對壟斷,順利將大量資源運回日本本土,為其侵略戰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東北淪為日本殖民者的「血包」,遭受殘酷掠奪和無情壓榨。

曾專題研判中國抗戰力 結論顯示「中國不可戰勝」

滿鐵調查部對中國的調查是全方位的。從資源勘探、戰略情報到社會結構、文化習俗,通過多層次的情報收集,為日本軍國主義擴張提供決策依據。其中對東北森林資源的調查,除了精確記錄單棵樹木的樹種、樹齡、高度及經濟價值,還深入分析土壤成分與土層狀況。為了掌握中國撫順、鞍山等地的礦產資源,滿鐵專門成立了地質調查所。九一八事變後,滿鐵對中國農村的調查,則具體到自然村屯的生產及生活情況。佟大群介紹,滿鐵調查部還一度調查「中國抗戰力」,得出「中國不可戰勝」等結論。

近30年才發現滿鐵「真實面目」

日俄戰爭結束後,沙俄將中東鐵路的南滿支線及相關權益轉讓給日本。1906年,日本組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綜合經營」的形式,幾乎壟斷整個東北的交通命脈和產業發展。

佟大群指出:「當1931年,才有國人看清滿鐵的真面目,將其對華殖民掠奪,比作昔日的東印度公司時,其距滿鐵當年的自詡,已經近30年。從這個意義上,就滿鐵殖民侵奪中國而言,日本侵華不是8年或14年,而是將近40年。」

今天,隨着這些塵封多年的檔案重見天日,滿鐵這部「披着企業外衣的侵略機器」的真正面目終於徹底暴露——它不是普通公司,而是日本近現代侵略中國的系統性工具。這段歷史,不僅需要被銘記,更應成為世人警醒的警鐘。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