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19日,港股科技創新型醫藥企業遠大醫藥(0512.HK)發布2025年中期財報,上半年公司再度延續穩健發展態勢,取得約61.1億港元收入的歷史新高,其中創新和壁壘產品收入佔比約51%,同比提升近15個百分點,若剔除集採及匯率影響,公司收入同比增長約13%;期內公司凈利潤錄得約11.7億港元。
根據公告,公司核藥板塊的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易甘泰®)、液體栓塞劑LavaTM,呼吸及危重症板塊的恩卓潤®、恩明潤®、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以及心腦血管急救板塊的能氣朗®輔酶Q10片等產品已進入快速放量階段,持續賦能公司業績的長久增長。
FIC劍指全球市場,多管線創新布局蓄勢待發
上半年,公司共實現38項重大里程碑進展,其中創新產品16項,並實現全球首個全產業鏈閉環核藥研發及生產基地的成功投運,產品端及產業端均蓄勢待發。
科技創新的持續沉澱也為遠大醫藥加速推進「Go Global」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打造全球醫藥品牌,驅動遠大醫藥進入創新效益全球釋放的新階段。今年以來,遠大醫藥創新藥及產業布局的「組合拳」不斷加強公司競爭實力,公司正呈現出多板塊協同發展、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的高質量發展面貌。期內STC3141治療膿毒症的國內II期臨床研究達到終點,更是遠大醫藥雄厚創新研發實力的印證,這也將成為公司打開全球市場的又一「金鑰匙」。
據悉,STC3141是遠大醫藥自主開發的、擁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具有全新作用機制的小分子化合物,該產品作為全球首個以重新構建免疫穩態為核心的膿毒症治療方案,將有望打破膿毒症領域長期缺乏針對性藥物的困境,並有望推動全球膿毒症治療邁入新紀元。
膿毒症目前仍是重症治療的重大難題。據WHO數據,全球每年約有5,000萬膿毒症病例,死亡人數超過1,100萬,佔全球死亡人數的20%。據Wise Guy Reports數據,2024年全球膿毒症治療藥物市場規模為125.4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93.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58%。未來若遠大醫藥的STC3141順利研發,將有望破局20%的超高死亡率,惠及全球範圍內的患者,且將作為FIC獨佔百億美元規模的廣闊市場,成為公司的又一大單品。
在五官科及心腦血管急救等領域,以臨床開發仍有巨大空間眼科市場為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中國眼科藥物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到440億元,2030年將達到1,166億元。今年7月,遠大醫藥全球首創用於增加乾眼症患者淚液分泌的鼻噴產品酒石酸伐尼克蘭鼻噴霧劑(OC-01)已開出首批商業化處方。據悉,該產品在美國上市一年內便開出超過9.7萬份處方,於2023年在美國實現銷售收入約4,200萬美元。
此外,用於治療蠕形蟎瞼緣炎的全球創新眼藥GPN01768(TP-03)在海外取得了十分亮眼的銷售成績,該產品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超1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52%,目前該產品已在中國澳門獲批上市,未來商業化潛力非常可觀。
核藥爆發提升國際話語權,完善生態奠定全球優勢
核藥已經成為遠大醫藥業績增長和國際化布局的先鋒領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藥抗腫瘤診療板塊共計實現收入約4.2億港元,繼續保持同比106%的大幅增長。
公司正積極推動自研核藥「Go Global」,用於診斷HCC的GPN02006於上半年在2025年北美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學會(SNMMI)年會斬獲口頭報告,未來有望成為全球首個針對GPC-3靶點的HCC診斷類RDC產品,或將進一步驗證遠大醫藥在核藥領域的全球影響力。
用於診斷前列腺癌的TLX591-CDx在中國開展的III期臨床研究已於上半年完成全部患者入組給藥,並計劃於年內遞交國內上市申請。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已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巴西、英國,以及多個歐洲國家獲批上市,於2024年實現近5.17億美元的銷售額,在國內市場的商業化潛力非常可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