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對於近日有團體建議延長港股交易時段至24小時,羅兵咸永道中國副主席兼管理合夥人李尚義認為,未來確實有需要延長港股交易時間,但對於是否需要24小時就抱懷疑態度,至少短期內不是港股的發展方向。他指出,調整港股交易時段需根據全球投資者習慣及不同時區股市的交易時段,首先要將亞洲交易時段與歐美地區的交易時段連繫起來。雖然市場之間的競爭好大程度取決於各個市場的規模,例如美國證券市場體量龐大,當地投資者未必即時有誘因投資港股,但首步要先讓港股銜接全球股票市場。
他續指,當港股銜接到歐洲及美國股市後,第二步就需要推出更多金融產品以吸引海外人士投資港股,直言「即使24小時交易,如果無生意其實都無意義」,因此香港需要推出「獨家」產品,尤其是人民幣產品,才能搶佔市場份額。目前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因此要活用自身優勢,推出更多人民幣產品,締造需求,否則「無需求而有供應」未必理想。李尚義相信,人民幣產品對海外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而香港絕對有能力發展更多人民幣產品,包括將人民幣產品在港上市。
對於香港經濟連續10個季度錄得增長,惟最新失業率升至3.7%,李尚義認為,香港經濟正經歷結構性轉型,需要時間吸引新動力以持續推動經濟增長並提供就業職位,相信本港未來的就業市場亦將出現轉型。該行就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吸引人才留港的建議,相信一旦留港人才顯著增加,將可帶動本地消費和經濟發展。同時,無論內地企業「走出去」海外,抑或外企「走進來」內地,目前都需要經過香港,因此該行提出多項措施以吸引企業來港落戶並推動總部經濟發展,相信當有更多海外企業來港發展並成立區域總部,將會增加本港勞動力需求。過去一段時間,特區政府積極宣傳香港,促進香港吸引企業和人才,而最近訪港旅客人數亦見大幅上升,可見旅遊業亦同樣得到助力。另方面,大灣區融合是大勢所趨,香港要利用此趨勢重塑經濟結構,相信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將為就業市場提供龐大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