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青年發展委員會批准資助、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主辦的「25-26年度『民青局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2025香港青年探尋西域特色民族文化 新絲路新經濟創新之旅」圓滿落幕。英華書院20多位師生在兩岸三地青少年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兼本本次交流團團長王榮平的帶領下,於8月10日至17日期間走進大美新疆,在新疆文旅廳、新疆日報社、五江文旅投資集團、中科院新疆物理技術研究所、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天潤乳業等企事業單位與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開啟了一場融合文化體驗、自然探索、科技交流與歷史感悟的深度旅程,成為聯結香江青年與大美新疆的精神紐帶,為新絲路下的兩地交流注入了青春活力。

文化浸潤:觸摸西域多元風情
交流團的旅程始於豐富的文化體驗。8月11日,開營儀式受到新疆文旅投資集團總裁楊曉威接見,團員們由此正式開啟對新疆的認知之門。在天山天池民俗風情園,哈薩克族的民族歌舞表演熱情奔放,特色美食香氣四溢,團員們與當地民眾載歌載舞,親身感受西域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後,團員們走進吐魯番葡萄農家,親手採摘甘甜多汁的葡萄,在歡聲笑語中體會當地淳朴的民風;在王洛賓藝術館,聆聽動人的音樂故事,感受新疆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在呼圖壁葫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團員們參與葫蘆烙畫、貼畫製作,近距離接觸這項古老技藝,領略民間藝術的巧奪天工。

多樣的文化體驗讓香港青年們深刻感受到新疆多元文化的交融與活力,打破了以往對新疆的片面認知。正如學生趙憫晞所說,原本以為新疆只是一片沙漠,如今才知曉這裏是一個充滿文化、承載着中國深厚歷史的地方,且在創科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姚承希則在葡萄農家做客時,深切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好客,領略到新疆豐富的藝術底蘊,他表示希望將新疆的故事帶回香港,讓更多人了解這片美麗的土地。

自然與歷史探索:感悟先民智慧與生態魅力
在自然探索與歷史感悟中,團員們收穫頗豐。8月11日,他們走進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天山天池,進行科普學習。天山天池形成於約200萬年前的第四紀大冰川活動,周邊群山環抱,景色如畫,讓團員們沉醉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羅靖同學詳細了解了天山山脈的地理特徵,其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作為南疆和北疆的天然分界線,造就了兩地截然不同的氣候,也孕育了雲杉樹、天山雪蓮等豐富的植被,這些植被在涵養水源、維護生態平衡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8月14日,團員們探秘交河故城,這座擁有超過兩千年歷史、我國保存最完好的非遺文化遺產古城,其獨特的地下建築風格讓大家驚嘆不已。在吐魯番,坎兒井這一古代水利工程給團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中國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坎兒井由斜向的地下通道和暗渠組成,能有效防止水分蒸發,儲存淡水,幾千年來為當地居民提供着寶貴的水源。余愷睿同學感慨道,坎兒井不僅是供水工具,更是當地文化和歷史的象徵,體現了先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

此外,團員們還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了解到沙漠植物不僅具有防沙功能,還具有經濟實用價值。在園區內,他們進行科普學習並手工製作植物擴印,見識了鹼蓬、菘藍等沙漠植物在惡劣環境中堅毅生長的模樣,深受觸動。黎智勇對沙漠植物園的植物印象尤為深刻,認為它們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精神值得學習,同時也因交河故城等歷史遺蹟改變了對新疆的認知。
科技與教育交流:見證創新力量與發展成果

科技與教育交流環節讓團員們看到了新疆在創新領域的強勁實力。8月13日下午,交流團到訪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院,受到研究生部主任雍文新、綜合辦公室主任畢祥玉、副主任劉暉等院領導的熱情接待。在參觀過程中,博導們分享了在光電晶體、熱敏電阻、核科學、材料科學、藥學、多語種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甄臻同學對這裏的科技成果印象尤為深刻。功能晶體與激光技術研究室的碩士生介紹了晶體在航天及軍事科技中的重要性,中國科學院更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晶體生產流水線的機構;多語言及訊息信息部研究員研發的翻譯器,涵蓋維吾爾語等少數民族語言,翻譯準確率達95%,語音輸入辨認度達99%,還能通過掃描器一次翻譯大量訊息;爆炸及危險品研究所的14 款毒品試液,包括可卡因、冰毒、大麻等,未來還將增加檢測芬太尼和太空油毒品的試液,大大提升了執法效率,這讓她見識到祖國科技的強大。
陳樂熙同學則對中科院碩士生研發的芯片和紅外線感應技術頗感興趣。芯片在激光切割中的應用以及紅外線感應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使用,讓他看到了科研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也為祖國的先進科技感到自豪。

在教育交流方面,團員們到訪百年老校新疆大學和戈壁明珠軍墾名城石河子大學,與當地學生互動交流,感受他們的熱情與友善,了解新疆的教育發展和軍墾歷史。在軍墾博物館,團員們看到先輩們用血汗建設新疆的事跡,如穿着縫紉了296針的褲子保暖、拆卸搬運棉花廠機器等,深刻體會到如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黎智勇在此處真切感受到了先輩建設新疆的艱辛。
交流成果:搭建心靈橋樑,共話美好未來

8天7夜的新疆之旅,讓香港青年們收穫滿滿,不僅開拓了眼界,更對新疆的歷史、文化、自然、科技和教育有了全面深入的認識。李柏翹同學表示,旅程中的每一個瞬間都令人難忘,從壯麗的自然景觀到深厚的歷史文化,從先進的科技成果到淳朴的民族風情,都讓他對新疆充滿眷戀,這是一次難得的成長經歷。趙憫晞還對新疆在抗戰期間為中國誓死抗戰的行為深感敬佩,羅靖也通過此次研學,更深入了解祖國的發展,懂得珍惜當下生活。

此次 「2025香港青年探尋西域特色民族文化 新絲路新經濟創新之旅」,不僅是一次文化與知識的交流,更是一次心靈的碰撞。它讓香港青年親身感受到新疆的發展與進步,增進了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兩岸三地青少年搭建起一座堅實的心靈橋樑。王榮平團長表示,未來會帶領更多的香港青年走進新疆、了解新疆,共同為新絲路的繁榮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