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截至2023年底,香港已有逾2,700個單一家族辦公室,而去年本港家族辦公室及私人信託客戶的資產管理規模更已超逾2萬億元,德勤認為家族辦公室已成為本港經濟的策略性增長引擎,因此建議新一份施政報告應繼續完善家族辦公室生態圈,包括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投資範圍。德勤建議特區政府在「互聯互通」基礎上,向內地政府爭取設立「投資移民通」資金管道,讓內地高淨值人士能透過香港進行跨境投資,可參照「跨境理財通」實施閉環管理,為投資移民申請人特設跨境投資管道。
德勤中國香港稅務與商務諮詢主管合夥人劉明揚表示,他曾接觸不少內地高淨值人士,由於他們的業務和資產大多在內地,因此沒有足夠外幣作境外投資。另一方面,「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投資要求為3,000萬元,惟現時「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額度只有300萬元人民幣,因此期望在CIES下設特別通道,採取閉環資金管理模式,通過香港銀行投資合資格的理財產品,以吸引更多內地高淨值人士來港落戶及成立家族辦公室。他認為,「投資移民通」可循序漸進發展,首階段額度可定於1,000萬元,並只適用於大灣區居民,以及只可透過本港銀行投資。
此外,目前「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容許申請者投資住宅物業,該單一物業成交價須為5,000萬元或以上,而房地產(包括所有住宅及非住宅物業)的投資獲計入符合最低投資門檻的要求的總投資上限為1,000萬元。然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曾於今年7月初舉行的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非住宅房地產和住宅房地產加起來佔當時總投資金額的比例少於1%。因此,德勤建議放寬CIES下的物業交易價格限制,將CIES下單一住宅物業的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降至3,000萬元,並將房地產投資可獲計算入投資額的總投資上限,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
德勤又建議,容許CIES申請者投資數字資產,但須在香港證監會發牌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上交易。
為完善慈善生態環境,德勤建議檢視和更新「慈善用途」準則和類別,涵蓋更多新一代較為關注的慈善範疇,例如推廣藝術文化、社會和社區發展等;同時建議放寬捐款稅項扣減,例如取消應評稅入息或利潤35%的扣減上限,以及將扣減範圍擴展至非金錢捐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