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傳統名校中四女學生研發的人工智能(AI)軟件「藥倍安心」,獲本港及國際青少年創新科技相關比賽獎項,隨即引發「請槍」爭議,有人質疑軟件或由美國科技公司代為開發。有份參與甄選及培訓學生參賽的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早前就爭議成立專案小組跟進,歷時2個月,小組今日(18日)發表調查結果,指根據調查所獲得資料顯示,時間線反映「藥倍安心(Medisafe)」屬學生原創概念;並指真誠希望各界能回歸理性,以冷靜和平的方式討論事情。
學苑指,調查以學生參賽作品概念是否屬原創為重點,而就原創概念的驗證,小組根據調查所獲得資料顯示,該學生早在2024年1月及2月,分別向 「第26屆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及「少年警訊創新科技大賽2023-24」遞交作品,當中該學生提交合共22頁簡報,涵蓋了問題分析、原理、立論、個案例子、應用程式須具備的功能及建議解決方案等。學苑亦取得電郵資料,確認該學生於2023年10月已向老師提出其作品概念。根據所獲得的資料,學苑接納「藥倍安心」為該學生的原創概念。
對於有指Medisafe於2022年在涉事美國科技公司網頁出現,該公司的公開聲明指出,其網站資訊刊於2024年,「2022」的陳述僅屬網誌「佔位符」(placeholder)。綜合以上資訊(見附表),可見該學生發展其作品的時間,早於該美國公司網站刊登有關資訊的時間。

學苑指,第二個調查方向為該同學參加本地比賽時,是否合乎評審準則。在原創性的原則下,評審準則包括創新性、作品是否具科學性與實用性、參賽者是否具有ESG理念、領導才能及創科熱誠等。有評判表示,他們會在面試時提出具挑戰性的問題,目的是考驗參賽者是否能反覆辯證自己的作品理念、邏輯以及相關的知識。
至於公眾關注的國際賽事,即學生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作品是否涉及商業化的元素,學苑向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香港聯絡人查詢情況,獲得的回覆是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首要著重作品的原創性及創意。當日該同學在日內瓦參賽時,向評委展示了她的創意概念,並輔以一套自行開發的原型程式進行說明。正是基於此創意和原型,她獲得了銀獎;而值得注意的是,她並未採用任何所謂的專業系統做展示。
另外,經多番查詢及整理,小組最後確定該美國科技公司及該學生家長在2024年3月開始聯繫。家長及公司接觸的時間點為該同學向「第26屆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2024年1月)及「少年警訊創新科技大賽2023-24」(2024年2月)遞交作品之後。
至於學生參賽作品與商業產品的關聯性,學苑指,難以界定其父母與該美國科技公司之間的商業活動,與學生於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所遞交的作品有直接關係;因此學苑會以尊重主辦方的規則及決定為依歸。
就數據收集是否符合比賽及創科用途,在病人數據方面,該學生在參賽時遞交的文字報告已註明資料僅為「模擬病人」(simulated patients)的數據,惟在部分展示品存在令人誤會的用詞,學苑已提醒該學生留意及改善情況。藥物數據方面,根據所得資料,並經該藥物數據庫澄清,該藥物數據可用於非商業用途,未有違反當時的使用條款。
學苑指,本地比賽機構在日後需要繼續強調、再三提醒和要求參賽者,必需留意各樣使用人工智能及數據的道德原則,包括需妥善申報任何涉及專業技術及第三方意見的情況。學苑亦會繼續鼓勵學生從探索中學習,在指導下明辨人工智能的使用方法,發揮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習與求知熱誠。
對於過去2個月,無論是該學生、學生家長,甚或最初對事件提出質疑的人士,各方都承受著網絡上超乎理性的意見、謾罵,以至人身攻擊,亦以遠離學生活動程度和規模的角度肆意批評。作為教育工作者,學苑十分痛心,並真誠希望各界能停止相關行為,回歸理性,以冷靜和平的方式討論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