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皜紘

正如之前所講,穩定幣已經成為本港金融創新的重點領域。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早前積極規劃及推出針對穩定幣的新監管框架,而穩定幣條例亦於8月1日起正式生效。監管機構在條例生效之初採取「高標準起步」的策略,以嚴格監管標準以確保市場安全、打擊洗錢及非法集資。有聲音指監管太嚴,扼殺虛擬資產市場的發展,作為投身家辦的業界人士,今次我就穩定幣條例討論香港穩定幣監管的現狀、出發點,以及未來優化的方向。

金錢有陰陽,既要藏,也要流動,穩定幣背後的概念也是,背後藏着實在的底層高質資產,表面更能把幣值流動性大幅度增加。監管機構這一輪針對穩定幣的監管,其慎重態度並非無的放矢,亦是我意料之內。穩定幣與法定貨幣掛鈎,而且容易成為跨境轉帳、洗錢和非法集資的工具;如果監管過鬆,以穩定幣掛帥的項目就可能「周街都係」,甚至為不法分子大開方便之門。近日傳中央指示內地券商不得過度討論穩定幣,正是表明中央的態度,穩定幣要穩定,不要炒賣。

正因如此,以嚴謹的條例起步,例如高資本要求、透明的資產儲備、審計和持牌經營是必要的。雖然這樣做會提升入場門檻,但為業界樹立健康發展的基礎。實際上,雖然監管「從嚴」,但花旗預計香港穩定幣市場規模仍達到160億美元,證明該市場的發展空間。可以說只要有優質資產,不愁穩定幣沒有發展空間。​

不過,穩定幣乃創新的資產類別,監管機構以往大多側重於傳統金融,有關虛擬資產的專才則嚴重短缺,加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監管能力未必能即時追上。若果長期採納一套嚴謹標準進行監管,不能與時並進的話,總有一日會被周邊競爭對手拋離。舉例說,本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牌照申請要「過五關、斬六將」,營運又比國際社會嚴格,變相令這些平台在實際營運上經營效應大降,結果令很多國際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卻步,最終難免會拖慢產業發展和創新。

正如中央是要求券商減少談穩定幣,而不是不談穩定幣,平衡利弊後,我認為監管與業界的關係必須建立在「共同進步」之上,方能破局創新。當然監管機構要做好平衡並不容易,但業界也不能蠻不講理,利字當頭,甚至不擇手段誤導投資者。事實上,市場人士普遍贊成政策起步時要「嚴格」,畢竟香港金融業要維持國際形象,一定要夠靈活,但底線是絶不能成為洗錢熱點。同一時間,我覺得監管機構要多聆聽金融家的看法,通過持續溝通、隨着時間調整條文來促進創新與守法共存,始終不能一本經書走天涯。

其實本港監管部門應該仿效國際社會做法,增加資源投放,積極吸納具前瞻性思維的金融業界加入顧問團隊,提升專業水平和市場敏感度,不致於「閉門造車」。這樣一來,政府便能夠更掌握業界需要,於穩定幣政策初步執行一段時間後,作出有針對性的優化,逐步減低不必要的監管負擔,使制度既能保障投資者和社會利益,又不會窒礙香港虛擬資產生態發展。

毫無疑問,穩定幣是重要的金融創新,但創新不一定要「亂來」,其風險亦絕不能忽視。在政策設計上,香港選擇高標準起步無可厚非,但未來必須擁抱靈活與包容,與業界保持溝通,適時進行優化調整,讓監管機構真正成為推動市場進步的守護者,而非無形的阻力。香港有一手好牌,有祖國作為有力後盾,只要抱着創新精神,要在國際虛擬資產市場佔一席位,絕對有足夠條件。

(作者為香港大學家族財富管理研究生客席教授、港大中國商學院課程導師、天恒家族辦公室管理合夥人)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