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下稱十五運會)開幕式將於11月9日舉行,主創團隊於8月正式進駐廣東奧體中心展開現場排練。近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開幕式總導演郎昆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科技運用有望成為十五運會開幕式帶給大家最深刻的記憶點,低空飛行、機器人、「3R」……多種「黑科技」將在亮相的類型、內容和形式上實現多個全國乃至全球「首創」,以創新科技為載體,開幕式現場將「畫出最大的同心圓」,使得「融合」成為最大亮點。通過「體育+藝術+科技」,開幕式將盡顯國際水平、中國氣派、嶺南風韻和灣區魅力,給觀眾帶來極致視聽體驗,引發強烈的文化共振與情感共鳴。

●郎昆。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郎昆認為,對大型綜合運動會而言,開幕式的成功意味着賽會已成功一半。近年來,無論是奧運會還是全運會,各類大型賽會開幕式科技元素愈發豐富。廣東是科技大省,粵港澳大灣區是開放前沿,創新土壤豐沃,十五運會開幕式必然成為展示前沿科技的重要窗口。

如今,沉浸式觀演已成為趨勢。郎昆透露,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這「3R」將會深度運用於本屆全運會開幕式。

「如何通過『3R』技術結合AI運用,讓十五運會開幕式節目內容比過往大型開幕式的效果呈現更真實、更精細,主創團隊為此花了很大功夫。通過努力,我們爭取不讓場內場外觀眾失望。」郎昆說。

低空飛行和機器人技術的運用同樣值得期待。過去幾年,低空裝備與技術發展獲得質的飛躍,廣東是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第一大省,廣州又是頭部城市,已經具備滿足大型賽會開幕式創作的條件。郎昆表示,以上科技如何運用於開幕式表演,主創團隊已經有了獨特方案。

●開幕式主創團隊在進行創作研討。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機器人運用方面,呈現方式將和以往我們常見的大不一樣,11月9日,機器人參與將是古今交融、跨越千年的創新表演。」郎昆自信說道。

展現三地共享一片大海

在他看來,開幕式不是展覽會,一系列中國特別是大灣區「黑科技」的運用,不僅僅是為了展示科技創新成果,更不是單純追求「視覺震撼」,其核心是以科技為載體,彰顯中華文明、嶺南文化與港澳特色。

「圍繞這一核心,我們將在開幕式現場勾勒出一個『最大的同心圓』,展現大灣區融合之力,以及中國人的團結、自信。」郎昆說。

●開幕式舉辦地廣東奧體中心將製造一片「大海」。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粵港澳三地共享一片大海,如何把大灣區海洋文化引入到開幕式現場,這是主創團隊攻克的一道難題。郎昆透露,開幕式現場將呈現一片「有模有樣」的大海,更會有前所未見的海洋主題項目與表現形式,值得觀眾期待。

開幕式上,粵港澳三地共升國旗,也將是一個大亮點,會創造全運會歷史。

「廣州開幕式現場、香港、澳門三地同時升國旗、同唱國歌,時間要嚴格控制在國歌官方錄音版本規定的46秒,不能多也不能少,哪怕零點零幾秒的誤差也不容許出現,這是本屆全運會的亮點,也是挑戰。」郎昆說。

●工人在搭建開幕式舞台。香港文匯報廣州傳真

「開幕式上的『融合』,還體現在多方面,比如節目設計體現三地元素和特色、三地演職人員共同參與、運動員的聯合入場等。」郎昆說,通過系列呈現,「同心圓」將從廣東奧體中心延伸整個大灣區、全中國,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群體。

開幕式看點

▶深度運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

▶運用低空飛行和機器人技術

▶把大灣區海洋文化引入到開幕式,現場將呈現一片「有模有樣」的大海,更會有前所未見的海洋主題項目與表現形式

▶粵港澳同步升國旗唱國歌,時間要嚴格控制在國歌官方錄音版本規定的46秒

▶廣東奧體中心營造出「飄帶」般的視覺效果

▶開幕式上,粵港澳三地運動員同時入場時,引導員的服裝將是一個亮點;屆時,服裝上的紅色木棉花、紫色紫荊花和綠色蓮花,互相映襯,十分靚麗、顯眼;這三種花及其顏色,將貫穿整個開幕式

▶開幕式的燈光,將大量使用投影技術,而它呈現的投影效果,也將和以往大不一樣

開幕式籌備進度表

8月初,製作團隊繼續在廣東奧體中心做工程及搭建

9月初,全部人員、設備到齊

10月初,開幕式總聯排

10月中旬,全要素綵排

11月9日,開幕式正式舉行

中國審美+國際接軌

十五運會秉承「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理念,為了實現簡約又不失精彩、安全的目標,主創團隊圍繞開幕式各元素各環節,進行了大量創新探索。

郎昆介紹,開幕式上,粵港澳三地運動員同時入場時,引導員的服裝將是一個亮點。屆時,服裝上的紅色木棉花、紫色紫荊花和綠色蓮花,互相映襯,十分靚麗、顯眼。事實上,這三種花及其顏色,將貫穿整個開幕式。

「開幕式服裝設計由著名設計師陽東霖主導,他帶領團隊耗費大量心血。比如,通過技術手段使得服裝大方、得體、好看,能夠讓觀眾『眼前一亮』,又兼顧成本控制。」郎昆說。

投影呈現效果前所未有

開幕式總製作人王銳祥曾參與多個大型綜合賽會開幕式的製作工作,今次將帶領頂級團隊負責製作工作。以技術賦能開幕式的燈光、音響、聲效,是他們的強項。郎昆表示,比如,十五運會開幕式的燈光,將大量使用投影技術,而它呈現的投影效果,也將和以往大不一樣,是投影技術的新突破。

郎昆坦言,雖然音樂、服裝、道具方面有大量創新,但這些創作語言並非無邊界探索。「我們團隊中既有內地專家陳維亞,又有劉偉強、莫華倫等港澳藝術家,能夠很好地把控內容和形式,既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又能與國際接軌。」郎昆說。

前有巴黎奧運會,後有名古屋亞運會(2026年),全運會「體育+藝術+科技」的融合會否形成對世界大型賽會的引領?郎昆表示,這是每一個開幕式團隊的目標,但任重道遠。團隊將做好每個細節,能否引領全球,將由時間來說話。

老場館升級煥新 為科技運用拓新空間

十五運會開幕式舉辦地為廣東奧體中心,中心體育場能夠容納8萬名觀眾,曾是九運會開幕式舉辦地,2010年廣州亞運會亦承擔重要賽事。作為擁有21年歷史的老場館,其能否適配新科技、新藝術形式的呈現與演繹,備受關注。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廣東奧體中心升級工作已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體育場的立面改造上,保留並優化了飄帶罩棚、花瓣狀看台等經典元素,又融入新時代大灣區風貌氣韻,使老場館煥發新活力。

在郎昆看來,一系列的改造,讓這座大型場館煥發了新生機,有了新空間、新功能。

「大型場館一般是全封閉的,大型道具很難進場,某種程度上可能限制了開幕式創作的空間。廣東奧體中心經改造後,打開了中央體育場南北兩側原本封閉狀態的二層平台,大型設施和道具得以進場,使得不少創意得以落地。」郎昆說。

增加吊膜 巧遮裸露鋼結構

此外,奧體中心原本沒有吊頂,升級改造工作中,創造性地增加吊膜結構,將裸露的鋼結構巧妙遮蔽。經過精密計算和反覆試驗,最終選用一種輕盈的新型材料,營造出「飄帶」般的視覺效果。郎昆表示,這不僅增加了場館的視覺效果,又為開幕式主創團隊創造了一個虛擬成像的平台,進一步拓展了空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接下來的開幕式創作製作工作,已經有了清晰的時間表,從9月初的進場排練,到10月中旬的全要素總聯排,主創團隊已經有了詳細的規劃。談到其中的挑戰,郎昆表示,天氣是一個首要難題。

郎昆表示,進入下半年後,特別是開幕式製作的關鍵期8、9、10三個月,正好是廣東高溫、多雨、多風的時期。

「高溫和普通的雨,我們能『扛』過去,但遭遇颱風天特別是前幾天那樣的暴雨天氣,只能停工,需全力保障施工、排練人員與場內設施設備的安全。」郎昆說。

創意和科技的落地則是另一個重點攻關方向。郎昆坦言,科技創新之所以謂之「新」,就是它的技術難度大,與藝術結合又是難上加難。難得的是,團體展現出非凡的毅力和魄力,加上製作方的出色工作,方案中的各項創新應用正陸續落地。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