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團結香港基金主辦及中國文化研究院策劃和執行的「何以中華」文化大使計劃今日(17日)在中環大館舉行嘉許禮,嘉許完成個計劃的優秀文化大使培訓的179個學員,其中十名學生更成為十大傑出表現優秀文化大使。此外,該計劃中華文化嘉年華亦在上周五至本周一(15至18日)舉行,除了透過動手工作坊教學、作品展示,分享學生過去一年的學習成果,更匯聚計劃的合作夥伴,以中華文化互動體驗展位、傳統中華文化藝術表演等多元化形式與公眾交流,讓公眾親身參與並感受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該計劃為期3年,2024/25學年吸引23間學校逾10,700位學生參與,共舉行114場互動講座及實體工作坊。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致辭時表示,計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作為主題,涵蓋生活及服飾等方面,並透過一系列多元化、互動式和有趣活動,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例如變臉、茶藝等互動講座讓師生及家長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工作坊則包括砌魯班鎖、粵劇化妝、舞獅等非遺文化體驗,讓他們親身參與和加深感受。完成上述課程後,學生可報名參加優秀文化大使培訓計劃,包括接受深度培訓及參與文化交流考察團,走訪傳統建築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同時在社福機構安排下,到不同長者中心進行義工服務,傳揚中華文化。

截止2024/25學年,該計劃培訓了179名「優秀文化大使」,積極於社區推廣中華文化,其中十名學生更在整個計劃中表現卓越,展現出創意和熱情,為推廣中華文化做出特別貢獻。其中一名十大傑出表現優秀文化大使、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學生陳家樂表示,自己對中華文化有一定興趣,因此在學校推薦下參加計劃。其間他參與了陶瓷工作坊,製作日常杯碟和人偶作品,以及參加4日3夜廣州交流團接觸及學習製作廣彩杯、象牙等不同等非遺技藝。他特別提到,製作廣彩杯時亦融入航空主題,嘗試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工藝結合,體現文化傳承的多元面貌。對於獲選「十優大使」,陳家樂直言難以置信,「因為我係一個E人,成日煩工作人員,係咁同佢哋傾計,多謝佢啲的包容與支持。」
元朗商會中學學生樊雅睛直言,對於獲得十大傑出表現優秀文化大使殊榮感到開心及意外,「本身唔知道的,係嘉許禮宣布先知道。」透過參與廣州交流團及工作坊,她直言該計劃突破自己對非遺文化的片面認知,其中最深刻的活動是粵劇工作坊,系統地學習手勢、服飾、化妝等技巧,其間更發現傳統散粉與現代化妝品的結合,「能夠讓妝容更服貼,讓人更光彩奪目。」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康文署於去年4月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弘揚辦透過統籌康文署內與中華文化和歷史相關的寶貴資源,讓市民從多角度認識中華文化。此外,由去年開始舉辦的「中華文化節」,其中特設「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讓學生、社區年輕一代有更多機會欣賞演藝節目,認識和體會中華文化,與「何以中華」文化大使計劃的理念完全一致,同樣以培養年輕文化傳承者為目標,務求將中華文化推廣給青少年,提高大家的國民身份認同。至於第二屆的中華文化節已在6月展開,今年文化節主要融合文字、文學與表演藝術三大元素,並以西安為焦點城市,更特設「茶文化」系列,我們將舉辦超過280場表演藝術項目及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延伸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