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契訶夫經典劇目《海鷗》專題研討會的嘉賓。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曉芳)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的第二年,也是契訶夫誕辰165周年和逝世120周年。契訶夫經典劇目《海鷗》專題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指出《海鷗》在中國戲劇舞台的翱翔軌跡體現了中外戲劇藝術跨越時空的對話熱情,勾勒出中國戲劇在開放中成長、在互鑒中革新的生動軌跡。作為新版《海鷗》的導演,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認為,用經典作品思考時代、反映時代成為其以導演批判意識重塑劇目的創作核心命題。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指出《海鷗》在中國戲劇舞台的翱翔軌跡體現了中外戲劇藝術跨越時空的對話熱情。受訪者供圖

郝戎指出,126年前,契訶夫在莫斯科藝術劇院的舞台上讓那隻象徵着理想與幻滅的海鷗振翅起飛。1983年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81級導演進修班結業公演將《海鷗》第一次搬上中國舞台。2025年中央戲劇學院與俄羅斯鮑里斯·史楚金戲劇學院「第二屆表演幹部訓練班」教學成果展演《海鷗》。他表示,從蘇聯導演來華排演到中國本土的多元化改編,《海鷗》在中國戲劇舞台的翱翔軌跡體現了中外戲劇藝術跨越時空的對話熱情,勾勒出中國戲劇在開放中成長、在互鑒中革新的生動軌跡,願這隻跨越百年的「海鷗」,永遠成為聯結不同文化的使者。

俄羅斯人民藝術家、莫斯科藝術劇院藝術總監兼院長康斯坦丁·哈賓斯基提出,戲劇作為跨語言載體,在當代創新中面臨着諸多共性難題。創排世界經典戲劇作品《海鷗》需要通過強化藝術表現力來呈現人物感情的發展,深刻把握戲劇情節的敘事結構。他認為,要深入挖掘人物性格,通過閱讀不同專着中對人物性格的闡釋解讀,分析比照性格特點,不斷找尋新線索,既忠實於原著內核又能為復排注入新的理解。他指出,要從劇作家的創作源頭出發,探尋其靈感源泉與人物內核,通過有效的舞台處理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能理解人物的命運走向。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認為,要用經典作品思考時代。受訪者供圖

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指出,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導演第一次來華指導人藝創排《海鷗》時,作為劇中主要人物扮演者,濮存昕目睹了時代巨變對導演創作的深刻影響與振觸,從而感知到如何為創作注入當代情感與時代精神。作為新版《海鷗》的導演,濮存昕用經典作品思考時代、反映時代成為其以導演批判意識重塑劇目的創作核心命題。他強調,戲劇導演不僅是人世間的思考者、舞台奇跡的發現者、觀賞美學的驗證官、劇本的詮釋者,更是劇場遊戲的把控者,「導演既要決定舞台上的一切,也要忠實於劇作家的原作,引導演員用生命去詮釋人物角色,讓戲劇故事從演員心靈中流淌而出,呈現生活中真實卻鮮見於舞台的樣態,通過人物行動為觀眾開闢無限想像的藝術空間」。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