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李望賢 深圳報道)20世紀初,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在廣州發起新國畫運動,主張折衷中外、融匯古今,革新中國畫,「二高一陳」被看作嶺南畫派創始人。近日,深圳關山月美術館以「懷抱古今」為題,推出黎明研究展,遴選了黎明112件畫作,創作時間從1940年到2018年,包含了其一生不同時期的作品,展示其藝術全貌,對黎明畢生創作進行梳理、回顧與研究。

據悉,本次展覽是關山月美術館首次與香港春潮畫會合作,得到粵港多家藝術單位的支持,香港藝術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廣州國家版本館出借了部分作品,展示了大灣區藝術交流。

策展人陳旭霞表示,本次展覽是關山月美術館「嶺南名家系列」之一,由館長陳俊宇擔任總策劃,美術館特聘專家、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擔任學術支持。分別以「新宋院畫」「師法自然」「折衷中外」「渾厚華滋」「濠江畫跡」「自出機樞」六章呈現黎明的不同藝術面貌。
據悉,黎明自上世紀40年代蒙受高劍父教誨開始,一直肩負着傳承嶺南畫派革新精神之大任,在高師的指導下,他注重師法自然,勤於寫生,同時不忘繼承傳統,描摹宋代院畫和宋元山水,此外,他還習得西方繪畫的透視和光影技法,同時研習日本繪畫,多元的學習和訓練為其打下了扎實的繪畫功底。

陳旭霞認為,縱觀黎明先生的作品,其創作題材全面,精於花鳥,長於山水,善寫人物,尤以善寫孔雀而聞名。第二個特點是其一生的創作風格跨度大,例如其花鳥畫從早期的院體風格,工整嚴謹,逐漸發展至兼工帶寫的現代中國畫,清新優雅,後期則以寫意設色為主,濃墨重彩、盛世繁華。其他如人物、山水的風格演變,雖不盡然與花鳥畫風格完全同步,亦保持了類似的發展趨勢。第三,與一般藝術家不同的是,黎明一生親歷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香港和澳門回歸等重要歷史階段,家國情懷、師尊教誨、社會發展、個人經歷共同造就了黎明的藝術,這也是黎明藝術風格跨度大的原因之一。第四,肩負着傳承高師藝術革新精神的黎明,一生致力於發展和推動中國畫藝術,他反覆鑽研嶺南畫法,開課授徒、傳道授業,以發揚光大嶺南畫派藝術為己任,這反過來也對自身創作產生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