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屆全國運動會將於11月舉行,本港將承辦八個競賽項目,香港新聞博覽館於8月16日 (星期六) 舉辦專題講座,請來香港體育學院主席鄧竟成先生、體育專員蔡健斌先生、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先生及兩位現役及退役精英運動員,分享香港體育發展前景及由兩名運動員講述如何克服困難。

全國運動會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表示,全運會首批門票本月28日起開始以發售,包括沙灘排球、男子手球、男子22歲以下組別籃球及七人欖球項目,市民要先在官方購票平台以實名註冊,期望可有序地推出門票。今屆全運會派出的港隊人數及參賽的項目亦是歷屆最多,有600至700多名運動員出戰20多個項目,呼籲市民全力支持運動員出賽。

體育專員蔡健斌表示,全運會由香港負責舉辦的八個競賽項目將於啟德體育園及康文署各個場地舉行,過去數個月當局正進行測試優化各項設施,認為一切已準備就緒。他又提到,政府一直全力支持運動員備戰及出戰全運會,今屆全運會政府撥出1,500 萬元資源,亦預留2,000至3000萬元,支持運動員的訓練、交通及食宿等費用。

至於全運會的羽毛球賽會於深圳上演,港隊總教練期望港隊在年底出戰全運會時表現更上一層樓,香港羽毛球運動員李卓耀說,會以金牌為目標,全力以赴打好比賽。近日港隊亦留在本港積極備戰,整個團隊期望在今年舉行的世錦賽及全運會都會有好成績。另外,李卓耀曾到啟德體育園觀看七人欖球賽,認為現場氣氛好,場地配套亦十分理想,期望更多市民可以入場觀賞本地體育賽事。

香港體育學院主席鄧竟成表示,體院一直擔任重要角色,照顧好每一位運動員,並提供不同支援,包括利用運動醫學及運動科學,提升運動員的技術。他又提到,港府投入大量資源成立啟德體育園,自今年3月開幕以來已迎來第100萬個入場觀眾,並成功舉辦七人欖球、足球及演唱會等賽事,推動香港「盛事化」,吸引更多香港及海外人士參與各項活動。

香港體操隊教練吳翹充由4歲開始學習體操,2023年亞運後決定退役轉任體操教練。他分享自己曾經受傷患影響,要長達一年時間才恢復水平。他認為當運動員遇到困難時,也要學習適應、接受改變,才會有進步。他又提到,自己在當運動員期間亦善用時間,攻讀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碩士及考取教練牌,為退役後的工作做好準備。
對於港府近年積極推動體育「五化」政策,包括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專業化和產業化,蔡健斌表示,港府推動全民多做運動,最簡單的方法是吃完晚飯也出外散步。楊德強認為,全運會有助推動體育普及化,期待賽事可激發市民參與運動的興趣。在籌備大型賽事期間,亦可推動體育專業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