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子走進烏蘭察布之夜 感受草原月光經濟

(香港文匯網實習記者田季冉、侯朴煊、林佳眉、郭佳欣、張紅玉、林佳音內蒙古報道)蒙古族特色文藝演出、豐鎮月餅、特色羊肉串……當暮色降臨內蒙古烏蘭察布草原,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文旅盛宴正在上演。這個由荒地蛻變而來的夜遊地標,以實景演藝、非遺美食、青年創業三大業態為支柱,正在譜寫塞北地區夜間經濟的嶄新篇章。

烏蘭察布之夜街景。(實習記者張一博攝)

沉浸式體驗情景劇激活夜間文旅

據了解,2023年正式開街的「烏蘭察布之夜」,是以精緻國潮文化為主線,匯聚古風古韻、智能夜遊、互動美陳、景觀打卡等元素,具有鮮明地域特徵和文化特色的夜遊新地標。該街區全長500米,街寬33米,街區整體佔地面積16500㎡。其中主題演繹舞台13處,娛樂打卡裝置21處,商舖80間,兩個大型活動廣場。在這裏,遊客們能近距離體驗漆扇、竹木雕等非遺技藝,也能在陳列架前駐足,挑選火山石為原料的創意擺件、以城市地標為設計靈感的冰箱貼,更能尋着香氣走向美食檔口,品嘗豐鎮月餅、草原風乾雞、四子王羊雜等烏蘭察布特色傳統美食,在味覺盛宴中觸摸文化傳承的溫度。

烏蘭察布之夜繁 真人娃娃機熱。(實習記者林佳眉攝)

今年6月,隨着《察哈爾牧歌·草原絲路》實景劇的正式開演,烏蘭察布之夜的文旅體驗再添重磅內容。該劇以元朝集寧路為歷史背景,通過商隊遇襲、民族團結等戲劇衝突,生動再現了草原絲綢之路東端起點的輝煌歷史。

"選擇在此落地,正是看中這裏成熟的文旅生態。"劇場負責人孫和平介紹,依託烏蘭察布之夜運營三年積累的年數百萬客流,以及毗鄰高鐵站的區位優勢,新劇場甫一開放便取得亮眼成績。數據顯示,每日晚8時38分的首場演出基本場場爆滿,9時38分的第二場上座率也穩定在三分之一左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目創新性地融入了"走西口"文化與蒙古族元素,不僅贏得遊客們的喜愛,也同時與當下"一帶一路"倡議形成歷史呼應。未來,劇場還將推出以抗日英雄季松嶺為原型的紅色劇目,來進一步豐富情景劇的表現內容。

烏蘭察布之夜街區豐鎮月餅遊客絡繹不絕。(實習記者田季冉攝)

只想找回兒時味道的豐鎮月餅

在烏蘭察布之夜的熱鬧街區,一款承載着兩百六十百年歷史的非遺美食正吸引着八方來客 —— 這就是來自內蒙古豐鎮市的豐鎮月餅。作為豐鎮月餅非遺傳承人馬志勇,帶着這份獨特的味道,將傳統技藝與內蒙地方文化在這裏盡情展現。

豐鎮月餅堪稱月餅中的 「異類」,它是中國唯一無餡卻能被稱作月餅的特色食品,其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口感,更源於地域的饋贈。當地的水、氣候、氣壓,搭配自榨胡麻油和本地小麥等原料,共同造就了這一地理標誌產品,離開豐鎮及周邊地區便難以復刻。如今,這款歷史悠久的月餅已從家庭小作坊走向規模化生產,遠銷全國。奶提子等創新口味雖受年輕人追捧,但非遺傳承的核心始終是堅守傳統技藝。不少遊客在品嘗後,通過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分享這份獨特風味,讓更多人知曉了這份來自內蒙古的味覺記憶。

「我希望烏蘭察布之夜搞得更好,更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看着烏蘭察布之夜一年比一年興旺,從最初的本地客群到如今吸引各地遠方遊客,馬志勇對未來更是充滿期待。

烏蘭察布之夜吸引眾多遊客。(實習記者張一博攝)

古法香薰大學生創業的「草本浪漫」

在烏蘭察布之夜中心街區,大四學生阿沐的「古法香囊體驗」攤位格外引人注目。作為中草藥專業學子,阿沐將專業所學與家鄉文化結合,推出了這項特色體驗項目。

據介紹,薰衣草、玫瑰等香型的香囊格外受歡迎,尤其受孩子們青睞。孩子們往往憑着外觀和名字挑選,對這些芬芳的香料充滿好奇。體驗過程亦十分簡單:遊客選好心儀的薰衣草或玫瑰等香料後,用石臼將其搗碎,裝入無紡布袋,再挑選喜歡的外層包裝,親手製作出屬於自己的香囊。研磨的過程中,香料的香氣逐漸釋放,讓整個體驗更添一份趣味。不少遊客樂在其中。

從下午3點到晚上11點,每天8小時的工作並不輕鬆,但阿沐覺得樂趣更多。「能和來自各地的遊客交流,看人流往來,很有意思。」她坦言,擺攤讓自己體會到工作的不易,卻也在傳播香囊文化的過程中收穫了滿足。

烏蘭察布之夜為家鄉的文旅發展增添了活力,既給本地人提供了休閒去處,也讓外地遊客有機會體驗當地特色。對於未來,她希望街區能融入更多草原元素,讓這裏的特色更加鮮明。「目前造景偏唐式,若加入更多烏蘭察布的草原元素會更好。」她相信,隨着街區不斷完善,這裏能成為展示烏蘭察布文化的更佳窗口,而這個小小的古法香囊攤位,正以薰衣草與玫瑰的芬芳,成為烏蘭察布之夜裏傳遞傳統與溫情的一個縮影。

烏蘭察布之夜,國潮風情吸引遊客駐足觀看。(實習記者張一博攝)

累計接待遊客超1100萬人次

據悉,自運營以來,「烏蘭察布之夜」已累計接待遊客超1100萬人次。回溯2023年7月28日開業之初,這個政府投資2.3億元打造的文旅項目,原址還是一片未開發的荒地。通過深度融入12項察哈爾非遺元素,實現從日均客流從不足500人次躍升至峰值12.8萬人次,周邊酒店入住率由42%飆升至98%的巨大轉變。

烏蘭察布之夜的「變」在於找到了文化傳承與商業運營的平衡點。實景劇讓歷史"活"起來,非遺產品讓傳統"香"起來,青年創業讓文化"潮"起來,這種多元業態的協同發展模式,同時也為邊疆地區文旅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當最後一幕情景劇落幕,當最後一位遊客離開街區,烏蘭察布之夜的故事仍在繼續。這裏不僅是夜經濟的生動樣本,更是一座連接遊客與當地文化的橋樑,見證着草原兒女守護傳統、擁抱創新的生動實踐。


烏蘭察布之夜燈光璀璨,人群熙熙攘攘。(實習記者郭佳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