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喬輝、王月)8月14日,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的隊伍,從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出發,一路駛向輝騰錫勒草原,抵達白馬部落研學基地。這片坐落於內蒙古高原的草原,平均海拔超2000米,夏季涼風習習,綠草如氈,點綴其間的蒙古包與奔騰的駿馬,構成了濃郁的草原畫卷。在這裏,學子們開啟了一場沉浸式研學之旅,親身體驗蒙古族傳統「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感受草原文化的剛健與豪邁。

賽馬場畔:縱馬感受草原豪情
「抓緊韁繩,身體前傾!」在白馬部落的賽馬場,蒙古族教練耐心指導着學子們。初次接觸馬匹的學子們,雖略帶緊張,但在教練的幫助下,紛紛翻身上馬。當馬蹄踏過青草,微風拂過臉頰,學子們的歡呼聲與馬蹄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草原上空。
「以前只在電視裏見過賽馬,今天親自騎馬,才真正感受到草原的遼闊與自由!」一位學子興奮地說。研學基地的馬匹均經過專業訓練,溫順且有靈性,學子們在教練的牽引下,沿着賽道緩緩騎行,既體驗了賽馬的颯爽,又安全地感受着草原騎行的樂趣。遠處,蒙古族騎手策馬奔騰的身影,更讓學子們直觀感受到「馬背上的民族」的剽悍與奔放,不少人舉起相機,記錄下這充滿活力的瞬間。

摔跤場上:披「卓達格」學搏克
走進白馬部落的摔跤場,色彩鮮艷的「卓達格」(摔跤服)早已整齊擺放。在蒙古族摔跤手的示範下,學子們學着穿上厚重的摔跤服,系好腰帶,化身「草原勇士」。「摔跤不僅是力量的比拚,更講究技巧與禮儀。」教練一邊講解摔跤的基本動作,一邊示範如何站穩、發力。
學子們兩兩一組,在鬆軟的草地上嘗試對抗。雖然動作略顯笨拙,但大家都全情投入,時而彎腰防守,時而奮力出擊,摔跤場上傳來陣陣歡笑與吶喊。「穿上『卓達格』,彷彿就有了力量!」一位參與體驗的學子表示,通過親身體驗,不僅感受到了摔跤運動的魅力,更對蒙古族「尊重對手、永不言棄」的搏克精神有了深刻理解。活動尾聲,蒙古族摔跤手還為學子們表演了專業摔跤,精湛的技藝贏得全場掌聲。
射箭靶前:拉弓體悟草原智慧
「雙腳與肩同寬,左手持弓,右手拉弦,瞄準靶心!」在射箭區,教練詳細講解着射箭的動作要領。學子們手持傳統牛角弓,認真調整姿勢,目光專注地盯着遠處的靶心。隨着「咻」的一聲,箭矢離弦,雖大多未能命中靶心,但每一次嘗試都讓學子們充滿期待。
「看似簡單的射箭,其實需要全身協調,還要有耐心和專注力。」一位學子在多次嘗試後感慨道。蒙古族射箭文化歷史悠久,不僅是狩獵工具,更是草原民族智慧的體現。在教練的指導下,學子們逐漸掌握技巧,有的甚至成功射中靶紙,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大家互相交流經驗,分享成功的喜悅,在輕鬆的氛圍中體悟着草原文化中「精準」與「沉穩」的內涵。
夕陽西下,輝騰錫勒草原被鍍上一層金色。結束「男兒三藝」體驗的學子們表示「今天的體驗太難忘了,讓我們看到了草原文化不一樣的一面。」將用鏡頭和文字,把在白馬部落的所見所感傳遞出去,讓更多香港同胞了解蒙古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草原的獨特風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