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小朋友大得快,9月將至,又要買新鞋準備開學。消委會今日(14日)公布,測試28款小學生鞋樣本結果,其中13款樣本檢驗出不同有害物質,包括致癌物質六價鉻、芳香胺、甲醛和具生殖毒性的塑化劑,其中4款樣本檢出的六價鉻或塑化劑含量更超出歐盟上限,當中1款檢出的塑化劑含量更超標近86倍,若兒童腳部有傷口或濕疹,所構成的健康風險或更高。另外,各樣本的耐用度測試表現頗為參差,2款樣本在屈折3.3萬次或5萬次後,出現裂痕,亦有樣本出現鞋面與鞋底黏合強度不足及外底耐磨能力欠佳等問題。

該28款小學生鞋樣本男裝和女裝各佔一半,當中18款有採用動物皮革部件,各樣本售價介乎$198至$599。六價鉻一般從用於動物皮革鞣製工序的三價鉻化合物氧化而成,由於可引致肺癌,因此被國際機構歸類為第1組「令人類患癌物質」。試測發現,其中2款樣本的襯裡分別檢出4.5及5.0毫克/公斤的六價鉻,均超出歐盟上限。
另有4款樣本檢出DEHP或DBP塑化劑,當中1款的內底DEHP檢出量為8.69%,遠超歐盟上限近86倍;另1款樣本的鞋墊(0.37%)及內底(0.01%)亦檢出DBP,其中鞋墊的檢出量亦超出歐盟上限約2.7倍;另外2款樣本的DEHP檢出量則沒有超出歐盟上限。DEHP、BBP、DBP及DIBP等塑化劑均屬生殖毒性物質1B類,動物實驗顯示對性功能、生育能力及發育產生有害影響,亦有干擾內分泌的特性,可影響人體荷爾蒙水平。

鞋履生產過程中如果使用偶氮染料,便有可能釋出致癌或致敏的芳香胺。是次測試又發現,4款樣本含有害芳香胺,另有8款檢出甲醛惟沒有超上限。
兒童活潑好動,差不多每天都會穿着的學生鞋,其耐用程度同樣重要。測試將各樣本沿其自然彎曲線重複屈折。其中1款「JOLLY CAPTAIN BTSB03」(#16)男裝鞋樣本在屈折35,000次後,前掌位置的外側鞋面與外底之間分離7毫米,以及在外底出現65毫米的裂痕;在屈折50,000次後,更分別加劇至13毫米和86毫米,而內側鞋面與外底之間亦分離5毫米。另1款「Forests 62446」(#7)女裝鞋樣本則在屈折50,000次後於外側鞋面與外底之間有16毫米的分離。

在鞋面與鞋底的黏合強度測試中,測試結果發現3款樣本表現較佳,平均黏合強度可達9.4至11.9,而另外5款表現較差的樣本的平均黏合強度僅達2.3至2.6。此外,有1款樣本的左鞋內側黏合強度只有0.4,遠低於該樣本其餘位置的黏合強度。
外底的耐磨能力測試方面,有4款樣本磨蝕程度較嚴重(磨蝕體積達619.9至664.3立方毫米),樣本包括「Puppymon」806(#13)、「JOLLY CAPTAIN」 BTSG01(#5)、「asitcoi」 2662(#27)及「DS CREATING COMFORT」890-6(#28)。相反耐磨能力表現較佳的4款樣本(42.8至93.5立方毫米),包括「DR. KONG」P2000096黑色學生鞋(#1);「DR. KONG」P2000056黑色學生鞋(#9)、「Forests」62446(#7)及「Kinghealth」 LCK-9183(#8)。兩者磨蝕程度最多可相差逾14倍。至於外底的防滑能力,全部樣本均表現滿意,惟測試只能反映各樣本在特定表面的防滑能力,未必涵蓋所有日常走路的情況,家長可按實際需要作選擇。

消委會促請生產商改善學生鞋的設計及用料,加強保護兒童腳部,讓他們健康成長。家長若發現子女的腳步持續出現皮疹或皮膚炎,應停止穿著懷疑有問題的鞋履,並儘快求醫,亦應教導子女穿脫鞋子後清洗雙手,避免因接觸口部或食物而間接攝入塑化劑。在選購學生鞋時,兒童應親身試穿,站立並行走,可蹲下看看鞋有否頂著腳趾,亦不建議兒童穿着大一個尺碼的鞋及不宜購買尖頭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