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永堅

(作者為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

恒生指數近期於25,000點關口爭持,一如筆者早前已指出,港股面臨此關口將需一段時間消化短線獲利回吐,以及過去十年累積的長期「蟹貨」沽盤,才能正式站穩於這大關之上,繼而展開新一輪升浪。當前港股市場聚焦於大型企業及權重股陸續發布的業績,相信待大部分大型中資科企發布優於市場預期的成績表或相關管理層發表樂觀的下半年業務前景指引後,或將可對推升恒指顯著上升提供短期動力。儘管如此,基於市場普遍對港股大型企業於今年第二季的業績未有太樂觀的預期,故此若相關企業未有交出跟市場呈現較大落差的業績,估計企業業績大致亦對港股的影響將偏向正面。相反,若個別企業特別是科技相關業者的管理層能於業績發布的同時,向市場釋放AI相關技術發展呈現突破而利好整體企業盈利能力的信息,預計勢將催化新一輪資金追捧相關股份的勢頭。

雲服務供應商短線或跑贏

另一方面,若個別大型中資科技企業管理層未來對其資本開支發表較積極與進取布局的評論,預計將會再對市場就內地AI供應鏈樂觀預期產生提振作用,支持相關股份的短線炒作,如擁有整體業務佔比較多的雲服務供應商,令這些股類短線跑贏大盤。當前港股因欠缺新的催化劑,仍以炒股不炒市為主要格局。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