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大米在日本國內經濟和對外貿易事務中所受的關注度不斷上升。一方面,持續出現的「米荒危機」推漲米價,對此,日本首相石破茂5日在內閣會議上宣布,大米政策從維持價格的限產政策轉向增產。另一方面,大米成為日美關稅談判的重要議題,日本將罕見地進一步向美國開放大米市場。而此前的一則消息,更牽動了日本米業動盪中的神經——在一場於廣島舉行的權威食味品鑒會上,中國五常大米憑藉更高品質超越昔日有「世界米王」之稱的日本越光大米,摘得桂冠。分析認為,曾經輝煌的日本製造被中國智造迎頭趕超,而今中國大米也打破了日本大米的「神話地位」,中國高端大米正在走向世界舞台。
中國大米奪冠的背後
日本家喻戶曉的越光大米一度被視為全球高品質稻米的標杆,如今,這一日本引以為傲的「國米」被中國大米超越。據日媒報道,去年11月,日本廣島舉行了年度優質粳稻食味品鑒會,中國的「金龍魚6步鮮五常基地原香稻」榮獲「最優秀獎」。評審方認為,金龍魚6步鮮五常基地原香稻的米粒晶瑩剔透、香氣濃郁,黏度和柔軟度適中。
中國擁有極為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記者關注到,近年來,得益於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中國大米連續在相關國際評選活動中拔得頭籌。中國稻米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評價說,近年來中國稻米整體的米質明顯提升,包括外觀、形態和口感。日前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也顯示,中國稻米食味品質持續提升。中國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盧林介紹說,2009年至2023年間,中國稻米的全國平均食味評分值從74.9分穩步提升至80.3分。
日媒稱,中國大米此次超越日本「國米」,靠的是技術創新。報道說,益海嘉里集團自主研發的「6步鮮米精控技術」,是指鮮割、鮮谷、鮮存、鮮碾、鮮裝、鮮食,意味着對鮮度的嚴格把控。其中「鮮割」是第一環節,在稻穀九成熟、產量和食味值俱佳時期適時「鮮割」,不僅能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加優良的鮮米產品,還可以減少收割時約5%的田間損失。而益海嘉里金龍魚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則致力於產業鏈的綠色循環,將每一粒稻穀『吃乾榨凈』,實現資源價值更大化。
「米袋子」安全有多重要?
隨着地區衝突、極端氣候和經濟衝擊的加劇,世界正處於全球糧食危機之中。聯合國機構今年5月發布的《2025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和營養不良的兒童人數超過2.95億人,比2023年增加近1400萬人。面臨「災難性」飢餓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其中,「米袋子」安全的重要性正日益凸顯。近年來,日本、韓國、斯里蘭卡等亞洲國家深陷大米危機,米價波動明顯。日本更是在近日宣布大幅調整大米政策為增產,為迄今事實上控制耕地面積的政策畫上句號。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稱,糧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一個國家主食價格突然上漲所帶來的後果是實實在在的,不僅會讓全體國民對關乎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擔憂,還會嚴重拖累經濟。
記者關注到,中國一直牢牢守護大米等糧食的安全,國內大米價格一直保持穩定。有學者指出,自年產量突破2億噸大關後,稻穀庫存充足,為大米價格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益海嘉里金龍魚全球首創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同時構建起「國內主糧深度加工—降低油料作物進口」的糧食安全雙保險,可以有力應對糧油「卡脖子」問題。
中國高端大米走向世界
日本大米市場向來壁壘森嚴,但面對「米荒」,日本政府今年6月宣布緊急從國外進口大米,應對災害等突發狀況。《日本經濟新聞》曾報道說,日本一直嚴格管理大米進口,但外國產大米存在感正在增強,已經「兵臨城下」。
根據香港《大公報》此前報道,近年來中國對日本的大米出口量約為每年6萬噸。過去從中國進口的大米,大多在日本被當作製作米醋等深加工產品時使用的原材料。不過,中國東北等地正憑藉地理優勢打造高端大米,中國大米正在邁向「品質時代」。有報道顯示,不少人有一個共同感受,「中國產大米越來越好吃了。」此次以金龍魚五常基地原香稻為代表的中國大米在對方主場戰勝「日本米王」,有觀點認為,中國大米正在成為享譽全球的鮮米。
(來源:環球時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