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暢、凱雷、羅洪嘯 北京報道)當一座城市在有限的土地上過度集中各類職能,必然會加劇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生態質量下滑等「大城市病」。中國經過十年的迅猛式發展,目前正遭遇該問題。有城市規劃專家指出,中國城市發展邏輯在發生重大改變。隨着近期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發展路向正式提出,以期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破解傳統「攤大餅」式發展帶來的「大城市病」。

「大規模擴張式發展正在落幕,當下我們正處於關鍵轉變期,質量的提升和內涵式發展變得更為重要」,著名城市規劃專家、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建築學院教授尹稚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過去城市發展以規劃建設為重心,接下來則要強調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持續培育和發展創新驅動的新質生產力新業態,建設綜合、全面的宜居城市。

都市圈與城市群分別

構建大中小城市分工合作體系

尹稚團隊預測,到2050年,中國約85%的城鎮人口將集中在19個城市群中,目前這一比例接近60%。隨着人口聚集壓力過度集中於個別點狀城市後,必須通過構建組團式、網絡化的大中小城市分工合作體系,讓現代化城市群成為未來城市化的核心載體。

縱觀全球城市發展史,「攤大餅」的連綿擴張模式,還是城鄉優點共融、人與自然關係更加融洽的組團式發展模式,是回答經濟效率與人的舒適度如何達成動態平衡的不同選項。尹稚指出,「當前我國部分區域還達不到推進城市群協同的發展階段,要先推進都市圈這一近域尺度的協同發展,再利用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串聯相鄰都市圈,逐步拓展至更大範圍的城市群。」

●尹稚 香港文匯報記者羅洪嘯 攝

特大城市發展聯動更多區域

尹稚長期擔任30餘個城市的政府顧問,近年來主持並參與了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大量區域規劃編制和監測評估工作。對於當前城市發展的問題,他認為,「目前城市體系相對比較成熟的是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這兩個大型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則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中等城市支撐,很多城市仍處於中小尺度的三線城市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靠歸大堆、攤大餅,是養不出現代化城市群的;僅僅過去了10年,北京在破解「大城市病」上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

北京在今年年初出台了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五個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尹稚認為這步棋將有力推動京津冀城市群的深度協同,將特大城市的發展動能引導到更多區域,逐步形成多點聯動的網絡化城市群。

「當前我國一些特大城市例如北京,就出現了功能溢出現象,因此要降低中心城區的人口規模,簡化它的一些功能職能,防止在這個地區出現更嚴重的『大城市病』現象,但同時不能輕易壓制其發展勢能和優勢。」尹稚說。那麼該如何破局?他認為,引導到平原新城區去,使得它的經濟動能有新的釋放,同時也開始補強在京津冀城市群當中缺乏的第二層級和第三層級的城市現象,使得這個城鎮體系變得更加完整、更加堅實。

●目前城市體系相對比較成熟的是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這兩個大型城市群。圖為珠海橫琴金融島。 資料圖片

【專家解讀】人地緊張或長期存在 集約化發展成出路

過去的10年間,中國城市發展取得巨大成就。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化率從2015年的57%提升至2024年的67%,9.4億人生活在城鎮,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提升,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有城市規劃專家預測,中國城鎮化率將在75%左右這個數位段上進入穩定發展期。

「中國人地關係緊張、人均資源佔有量偏低的問題仍將長期存在。」著名城市規劃專家尹稚直言,儘管中國人口已開始減少,但即使按照當前生育水平及生育意願持續下降的趨勢,到2050年我國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全國人口總量仍將在12.5億以上。這將倒逼中國走向集約化發展道路。因此,在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的過程中,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要居於首要位置。

●早前旅客在廣州南站候車。 資料圖片

存量提質增效成工作重心

尹稚進一步指出,當前人口下降使得住宅短缺時代已成為過去,剛需總量銳減。他預計從現在到 2050 年,從鄉到城的城鎮化轉移人口餘量僅剩城鎮化率上升時期不到 10% 的空間,涉及到1 億人口左右,只相當於高速擴張期轉移人口總量的 1/7至1/8。在這樣的背景下,存量提質增效成為城市發展工作的重心是必然選擇。

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越強,單位資源的人口承載效能與經濟價值就越高,生產、生活及財富積累與增值的效率也隨之提升。尹稚指出,提升這一能力,關鍵在於提高單位土地產值與綜合效能,通過提質增效降低人均資源消耗,實現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與城市發展需求的協同保障。同時,提升綜合承載能力與城市補短板、建設韌性城市緊密相關,這需要大幅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水平與標準,而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又會為單位土地產值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尹稚分析說,中國的人口分布和社會形態已經完成了從「鄉土中國」到「城市中國」的轉型,正在向城鄉共同繁榮、人民共同富裕、生態家園共享的「城鄉中國」邁進。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