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瀚林 北京報道)隨着智能機器人日益進入大眾視野,「機器人是否只適合表演?」「它們能不能代替人類幹活?」等話題屢屢引發熱議。香港文匯報記者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看到,相比去年重點展示機器人行走、對話等基本功能,各大參展商今年紛紛在展台布置了商店貨架、工廠流水線、酒店吧枱等真實場景,讓自家的機器人從「動起來」到「幹起來」。此外,國產機器人加速「出海」也成為大會熱議的話題,一位企業負責人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其產品已經在科研、教育等一系列場景實現海外落地,主要客戶不僅包括蘋果、英偉達等知名科技公司,在斯坦福大學(港稱史丹福大學)等歐美頂尖高校,中國機器人也是「搶手貨」。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國產機器人「能整活會幹活」。圖為機器人為小朋友們送上爆米花。 中新社

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出海的步伐持續提速。加速進化全球化負責人李超逸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海外,主要聚焦在科研、教育等一系列場景,海外客戶不僅包括了蘋果、亞馬遜、英偉達等知名科技公司,在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等歐美頂尖高校,中國生產的機器人也是「搶手貨」。

「海外客戶現在正廣泛採購中國機器人,作為二次開發的平台。」李超逸表示,中國機器人核心競爭優勢在於中國供應鏈的成熟和技術的領先。過去以性價比著稱的中國產品,如今已實現「高質低價」的雙重突破。

自研模型 快速掌握技能

搬運物料、超市撿貨、採摘水果……不僅「會整活」,還要「會幹活」,展廳中各式機器人紛紛走上自己的「崗位」。星動紀元展台上,兩台人形機器人星動L7在包裹傳輸帶上分工合作,一台專門負責智能分揀包裹,根據包裹的大小、形狀、重量等特徵精準抓取分類,另一台則專職智能掃碼。工作人員介紹,該應用場景使用了自研的端到端VLA模型,機器人無需預編程,通過少量數據就能快速掌握技能,搭配上靈巧手實現精準抓取,可高效完成物流工業的分揀工作。

●一款會疊衣服的機器人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香港文匯報記者郭瀚林 攝

雙手操作 高效精準作業

魔法原子公司首次線下展示了通用人形機器人「雙手操作」的工業流水線「點膠場景」。機器人可以「左右開弓」,雙手同時完成兩個電機的點膠作業。「這是我們的全尺寸通用雙足人形機器人『小麥』,在2024年底就已經進入工廠實地『打工』了。它能夠實現連續超過4小時不間斷作業,點膠動作精度穩定控制在1毫米至2毫米內。」魔法原子負責人說。

●走上流水線「打工」的人形機器人。香港文匯報記者郭瀚林 攝

優必選提前布局亞歐市場

優必選展台上,首次對外展示了面向智能製造場景的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2。優必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焦繼超表示,經大量實地驗證後,優必選將工業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聚焦在搬運、分揀、質檢三大環節。這些環節普遍面臨招工難、環境差、流失率高的問題,客戶對自動化的需求更為迫切,投資回報比也更清晰。據預計,2025年工業人形機器人的交付量在500台左右,是去年的50倍。他還透露,目前公司在新加坡、歐洲、日本等國均有出海布局。

中堅科技致力攻堅「大腦」

中堅科技副總經理、首席戰略官鮑嘉龍表示,中堅科技整合了海外和國內的資源,當前正致力於在機器人「大腦」的攻堅,「中國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優勢明顯,預計工程師紅利在兩三年後就會有大爆發。相信中國會在機器人賽道裏,率先引領全球。」

●8月8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機器人與觀眾一同打麻將。 中新社

英偉達:中國在機器人領域是「特別」的存在

(記者 郭瀚林、馬曉芳 北京報道)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近期在京舉行,超200家國內企業參展。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參展商的展位上都設置了一塊寫着「NVIDIA Partner」(英偉達合作夥伴)的標牌。據悉,美國英偉達公司深度參與了本屆大會,聯合宇樹科技、銀河通用、中堅科技等中國機器人生態合作夥伴,集中展示協同共建的最新成果。

「英偉達很榮幸能成為中國機器人生態的一部分。我們相信,中國與全球的共同努力將加速物理AI與通用機器人的大爆發。」大會主論壇上,英偉達Omniverse和仿真模擬技術副總裁Rev Lebaredian在發言時表示,中國在機器人領域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具備所有產業發展必要的條件,更擁有幾乎全球一半的開發者和研究人員。他指出,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基礎至關重要,「它不僅讓我們掌握了製造機器人的方法,還能讓我們學會如何部署它們,並從部署過程中總結經驗,進而改進下一代產品。」

英偉達工作人員劉先生在會上介紹,近年來,英偉達加速向機器人與AI領域拓展業務,其推出的Jetson平台、Isaac機器人開發工具包已廣泛應用於機器人等前沿場景。例如,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的「天工 2.0」人形機器人,就基於英偉達加速庫與AI模型構建,通過Jetson AGX Thor終端計算平台及Isaac Sim高仿真合成數據驅動,實現了優異的機器人運動與操控能力。宇樹科技也為其新型人形機器人 R1部署了英偉達全棧機器人技術。通過 Isaac Sim 高仿真平台優化運動與操控能力,並借由 Isaac Lab系統實現快速策略迭代。

「在英偉達的技術指導和產品支持基礎上,我們機器人的算法獲得了很大進步。同時,我們也採集數據,反饋給英偉達進行訓練。雙方彼此增益,互相幫助。」中堅科技副總經理、首席戰略官鮑嘉龍表示。

在港研發+深圳生產 港企:灣區優勢獨一無二

(記者 郭瀚林 北京報道)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首次設置香港展團,多家來自香港的企業和機構亮相。香港的一家機器人企業表示,大灣區的創業土壤,可以說在全世界都獨一無二的,他們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都設有公司,一邊研發一邊生產,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十分明顯。

港平台有利企業海外拓展

「我們公司在深港兩地設有分公司。在香港有研發團隊,在深圳有生產團隊。」 華力創科學有限公司CEO魚晨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勢十分明顯,這裏不僅具備強大的人才儲備來從事產品創新開發,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也加速了產品的迭代和升級。他還指出,香港平台對企業的海外拓展有積極作用,「我們不僅需要在內地推廣,還需要在全世界範圍內讓更多用戶用上中國優質的技術和產品。」

「我們採用了全球首創的高性能光學多模態感知技術,將六維力傳感器的尺寸首次壓縮到毫米級。裝備該傳感器後,人形機器人的手指尖就能擁有像人一樣的感知能力。」魚晨介紹,該公司為具身智能機器人靈巧手力感知打造了一體化力覺傳感解決方案,通過集成多個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集成化的多維力傳感器進入靈巧手指關節,實現輕鬆判斷被抓握物體是否滑動、被抓握物體硬度等,「通過我們的技術,機器人開發者可輕鬆穩定採集多指多維力覺信息,助力動作訓練團隊『快而穩』地採集數據。我們已與內地多家頭部機器人企業達成合作。」

另一家港企留形科技有限公司則攜旗下核心產品——留形機 Odin 1、留形機 Pocket 2系列亮相展會,並推出以「機器人眼中的你」為主題的沉浸式三維互動體驗,成為現場關注焦點之一。留形科技創始人兼CEO秦佑銘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希望通過「沉浸式可視化+主動參與」的互動形式,讓觀眾直觀感受到機器人如何感知、理解並重建真實世界,從而更清晰地理解三維感知技術的工作原理與實際價值。

「我們的業務依賴算法,而算法的推動需要高精尖人才來實現。香港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學校,包括我的母校香港大學,豐富的人才資源的助力使我們在短時間內推出了許多產品。而深圳發達的產業鏈又讓我們的創新成果能夠高效地變成產品。因此,我認為大灣區的創業土壤,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 秦佑銘說。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