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薇)2025年8月9日-13日,第十二屆全國暨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展示活動在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盛大啟幕。來自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特別行政區的近110所學校齊聚一堂,帶來117份凝聚着青春智慧與家國情懷的提案。此次活動由致公黨廣東省委員會、中國教育學會指導,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展示活動組委會主辦,南方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承辦,安生教育科學研究院、香港聖保羅書院、澳門培正中學協辦。

港澳首邀 共築家國情懷
本屆活動評委嘉賓陣容有「權威性強、覆蓋面廣、規格高」三大特點。特邀評委涵蓋全國及省級政協委員、高校專家、知名學者以及資深高中思政教師等代表,為活動評審的專業性與公信力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青少年搭建了與各領域專家「零距離」對話交流的高端平台。
在緊張充實的五天裏,模擬委員們通過委員通道、界別協商、提案展示等環節,接受模擬記者採訪、開展界別協商、合作展示模擬提案,沉浸式體驗協商民主制度運行的全過程。活動聚焦培養青少年的「四個自信」,增強其社會主義制度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意識和創新意識,提升綜合素養。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活動意義非凡,首次邀請港澳地區學校(4所香港及1所澳門學校)參加,實現內地與港澳青少年深度交流。這一舉措旨在增強港澳學生國家歸屬感與愛國情懷,讓他們親身體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強化國家認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南方科技大學附屬教育集團總校校長王佩東在歡迎辭中表示,此次活動是總書記囑託的生動落地,三地學子首次同台「履職」,將青春才智轉化為提案,讓「國之大者」在少年心中可觸可感。全國政協委員金李認為,活動開創性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元素,填補了港澳青少年思政實踐空白,是增強青少年家國情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袁磊指出,活動聚焦大灣區,為三地青年搭建交流平台,是對「一國兩制」的生動詮釋。組委會主任張梧華表示,活動讓祖國大家庭成員共同認識、認知、認同政治制度,堅定制度自信。

提案數量創歷史新高 多元方向彰顯青年擔當
本屆活動提案數量創歷史新高,內容廣泛覆蓋社會公共服務、青少年發展、社區治理、區域戰略及新興經濟等領域。從優化高鐵出行的「孩童車廂」倡議,到助力大灣區融合的港澳青年創業提案,這些提案精準回應民生痛點、服務國家戰略、洞察經濟動向、探索治理現代化,展現了當代青少年對國家發展與社會治理的立體關注和深刻洞見。
為準備提案,學生們投入大量精力,開展實地考察、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深入調研,運用多學科方法凝練素材。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徐澱芳表示,模擬政協活動是直擊教育本質的模式創新,讓學生從「解題的機器」轉變為現實問題的解決者,讀懂中國社會的複雜肌理。張梧華主任強調,活動延伸至大灣區,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範式革新,為港澳青年讀懂中國式民主、內地學子理解「一國兩制」提供了窗口。香港聖保羅書院學生向洋稱,準備提案過程讓他深化了對國家發展的理解,提升了問題分析能力,體悟了「集思廣益」的價值。

創新探索,共育思政新人
深圳市政協副主席王大平表示,模擬政協活動讓青少年近距離了解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體會人民民主的真諦,在交流中踐行青春擔當,厚植家國情懷。組委會秘書長李洪波指出,活動首次邀請港澳學校參與,創新界別設置、優化獎項設置、拓展參與對象,旨在探索思政教育大中小一體化路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活動評審委員會執行主任趙樹利認為,本次活動「縱貫學段鑄魂鏈,融通思政育新人」。從高中到職業院校到普通高校,從課堂概念到跨境實踐,這條縱貫學段的思政育人鏈,用教育協同詮釋「一國兩制」,將國家認同融入實踐探索,形成思政一體化閉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本次活動正是思政教育「兩結合」理念的生動詮釋,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青春擔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