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的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是首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古村落。淡雅樸素的徽派建築錯落有致,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相得益彰,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稱,西遞、宏村這兩處傳統古村落保持了驚人的鄉村住宅區域風貌,是獨特的歷史遺存。白牆黛瓦見證了多少動人故事?阡陌之間曾有哪些身影駐足停留?美麗的山水田園畫卷中又藏着哪些古人留給後人的「錦囊妙計」?

8月9日20:40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探訪節目《踏歌行》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第二期,央視頻、央視網同步播出。本次「踏歌」之旅將探索西遞、宏村背後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密碼,邀廣大觀眾一同「和詩而舞、踏歌而行」,邂逅徽州大地上的生活智慧與風土人情。

破解百年古村傳家密碼

於青山綠水間品味西遞書香之韻

西遞,曾名「西川」,因有三條溪水自東向西流而得名,南北朝時期就已有人居住。清朝時,因徽州府在此設置「鋪遞所」改名「西遞」。數百年積澱,讓西遞這處古老村落不僅擁有徽派建築與秀色山水相互映襯的絕美風光,還收藏着古徽州的文韻遺風。

從簡樸村莊到成為有着「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世界最佳旅遊鄉村」等美稱的徽鄉聚落,西遞的變化與徽商的興起密切相關。本期節目中,總台主持人王嘉寧、尹頌與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楊雨、演員李光復將帶廣大觀眾一同追尋歷史長河中的徽商蹤跡,叩開古徽州的大門,探尋「畫裏鄉村」背後的故事。

古代西遞地處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說。節目中,循着徽商背井離鄉、奮鬥謀生的發家史和衣錦還鄉、建設家鄉的故事,主持人和嘉賓將帶觀眾感受徽人堅韌不拔、心懷桑梓的精神品格。當節目鏡頭掠過徽派建築,「徽州三雕」、馬頭牆將透露出徽人獨到的生活美學。當嘉賓們圍坐藕花深處,賞談村中楹聯,藏在徽人門庭上、廳堂裏的百年古村傳家密碼將隨之被發掘……

徽商「賈而好儒」的特質,徽人「耕讀傳家」的風尚,鑄就了西遞的書香之韻。節目還將融合實地探訪、文化解讀與文藝創演,引領觀眾沉浸式走入徽人的精神世界和煙火日常。

馬頭牆有哪些功能?楹聯裏竟然還藏着「拆字」玩法?《踏歌·耕讀傳家》濃縮了一幅怎樣的古徽州生活畫卷?關注《踏歌行》第二期,一起揭曉!

探訪「中國畫裏鄉村」

揭秘「巾幗丈夫」胡重的傳奇人生

如果說西遞憑標誌性的徽派建築引人探訪,那宏村則以水系聞名天下。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宏村,距今已有約900年歷史。早期,由於村莊遠離水源,村民們經常因火災、乾旱苦不堪言。直到明永樂年間,宏村汪氏族長汪辛的妻子胡重帶領族人引水建壩,終於讓潺潺流水流進了宏村街巷。後又經村民共同努力,才有了如今青山縈繞、綠水環抱的「中國畫裏鄉村」。

節目中《踏歌·宏村水系》文藝創演,將數字技術和情景演繹相結合,引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徽劇,生動描繪宏村水系的建設故事,講述規劃「牛形水系」的「女設計師」胡重的傳奇一生,彰顯宏村人建設美好家鄉的精神理念。

宏村水系以山為「牛頭」,引水入村。水圳為「牛腸」,總長1268米,利用自然落差排水,將水分流至「牛胃」月沼。月沼又在調節水圳水位的同時蓄積水流,使其平緩注入「牛肚」南湖,保障下游生產生活。宏村「牛形水系」之精巧令見者無不嘆服。而這一獨特設計,出自明朝一位傑出的女性——胡重之手。她自嫁入宏村後,便積極推動當地水系建設,不但親身參與勘測,還在設計水圳時精心打造出類似現代的「自來水」系統,讓水流幾乎能夠經由家家戶戶的門口,方便人們在家門口漱洗灌溉。直至晚年,胡重仍心繫水系建設,72歲的她撰文囑咐後人繼續完善這項澤被世代的事業。胡重主導設計的水系不僅體現了超前的生態意識和長遠眼光,還極具女性的細膩縝密和人文關懷。也正因此,她被當地民眾尊稱為「巾幗丈夫」。

以數字技術連接古今

在世界文化遺產尋見「新桃花源」

「來到西遞、宏村,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具象化了。」如今,遊覽西遞、宏村的人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但少有人知道,陶淵明的後裔也曾沉醉於這片山水田園風光。

據《陶氏宗譜》記載,陶淵明後裔陶庚四在元朝末年因兵亂來到黟縣一帶,看到眼前如詩如畫的景象,他深感此地與先祖筆下風光的契合,安家落戶後,他提筆寫下:「卜宅南山下,依然氣象新」「故鄉今不問,從此結茅鄰」。

一千多年前,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後人尋找棲息之所提供指引;一千多年後,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人們循着陶淵明描繪的理想生活藍圖,用滾燙的情懷譜寫出了動態的「新桃花源記」。

在《踏歌·新桃花源記》中,由李光復飾演的陶淵明將走進黟縣守拙園。數字技術連接起古今時空,將帶來怎樣的視聽震撼?與勾勒「新桃花源」的寫生愛好者相遇,「跨越時空」的陶淵明又會有哪些感慨?

夜幕降臨,節目將和當地村民一起激活黟縣「新桃源」的生機與活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徽州板凳龍,寄託着西遞村民怎樣的情懷?宏村的花燈裏蘊含着村民怎樣的期盼?

8月9日20:40檔,《踏歌行》第二期將帶您深切體會世界文化遺產在當代煥發出的魅力與價值。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