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關愛隊過去兩年多一直深耕社區,探訪長者約53萬戶,提供約7.6萬次細緻服務,組織3.8萬項活動,凝結無數充滿暖意的故事。關愛隊第一期服務協議,將於今年9月底至10月中陸續屆滿,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今日(9日)電視台播放專訪節目中,形容關愛隊已「超標」完成績效指標,至於第二期關愛隊的「KPI」,會按不同地區需要而定。
麥美娟指,當局為第一期關愛隊訂定的「KPI」,各區也差不多,不能夠反映到地區需要,所以新一期會有調整;「譬如一個三無大廈比較多的地區,我們可能會要求關愛隊協助,如何幫助到他們做好樓宇管理的工作?譬如在一些長者比較多的社區,我們又如何去協助?為我們長者提供一些服務,舉例如何協助長者可以克服數碼鴻溝。」她期望第二期關愛隊在第一期的基礎上,將服務做深做廣,與探望過的住戶保持緊密聯繫。


麥美娟形容,第一期KPI已全部達成,甚至「超標」,舉例大埔的關愛隊早前在十號風球下,協助一名與外傭同住的長者處理窗戶跌落街問題,分別處理積水及找東西封了窗口,令婆婆得以安心。她一直提醒關愛隊成員要小心自身安全,「他們都說他們衡量過是安全...我們看到關愛隊他們充分發揮了遠親不如近鄰的精神。」
被問到本周二(5日)黑雨期間和翌日(6日),民政處、區議員和關愛隊到受水浸影響的九華徑了解居民需要,協助他們申請民政的應急基金事宜;麥美娟表示,截至前日(7日)當局收到居民20多份應急基金申請,已加快和彈性處理申請,將應急錢盡快交到居民手中,部分一兩日內已發出支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