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朱燁 北京報道)7日,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當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7%,創年內新高。前7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7萬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5.2萬億元,增長4.7%。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面對複雜外部環境,外貿運行保持向上向好勢頭。
商務部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網表示,7月當月進出口數據超出預期,創下年內新高凸顯出中國經濟的承壓能力。今年以來,中國的外貿外部環境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美國發起的關稅威脅,給中國外貿發展造成了很大困擾。
白明提醒,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關稅制裁暫停的間隙,中國外貿企業通過 「搶出口」、「搶進口」策略,最大限度減少對美貿易損失。同時,也在積極拓展歐洲、東南亞等其他市場。「這是我們穩外貿的小訣竅之一,當然,前7月的進出口成績,也離不開加快內外貿一體化、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等相關政策的支持。」他說,上述舉措不僅抵消了相當一部分中美貿易下降的負面影響,反而推動進出口數據逆勢增長。
白明說,與前幾年不同的是,中國製造已經在國際分工中佔有主導地位,這種深度嵌入的產業分工格局並非短期能夠改變。更何況,中國近年來的進出口貿易競爭優勢越發突出,比如在機電產品、新能源設備等領域的優勢持續強化,外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競爭力等,這使得「去中國化」的成本越來越高。因此,儘管面臨外部壓力,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不可替代性。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表示,根據該機構測算,當前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已佔整體出口總值一半左右,7月對該區域出口增速顯著加快對整體出口拉動作用很強。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7日發布報告指出,7月當月出口增速延續小幅回升,原因有二:全球經濟景氣度仍具韌性,其二搶出口和轉口貿易仍有所支撐。7月對美出口延續大幅下行,東盟、歐盟是主要支撐。該報告提到,轉口貿易增速或邊際上行。7月當月中國對東盟出口增速16.6%,其中對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出口增速分別為27.9%、12%和10.7%,較上月分別上行4.1、3.2和0.5個百分點。7月份越南製造業PMI重返擴張至52.4%,遠高於東盟平均水平(50.1%),經濟持續擴張的趨勢支撐中國對東盟出口維持韌性。同時,7月份越南出口增速17.7%,連續4個月維持20%左右的高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稅環境不確定性增加背景下,中國對非美國家轉口貿易高增長的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