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近年來,中西區區內養寵人數持續增長,寵物已成為許多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然而隨着人寵共處頻率的提升,寵物在街道隨處便溺、環境衞生惡劣、強烈異味、缺乏寵物活動空間等問題逐漸凸顯,不僅影響了社區整體環境衞生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寵物主人與居民之間的矛盾。過去一年,民建聯收到的相關環境衞生問題投訴呈上升趨勢,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可能會進一步影響社區的和諧氛圍。民建聯今日(7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早前做出的一系列調查結果,希望聚焦當前中西區在人寵共融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推動社區環境改善並提升人寵共融生活質量。
為推動中西區人寵共融,民建聯提出6點建議。
1.集中管理狗隻活動空間;希望能通過提供更多寵物共享公園,讓養寵人士能夠有場地遛狗,從而減少狗隻在行人路上隨處便溺的狀況。民建聯在養寵居民較多的堅巷花園進行了「改建堅巷花園為寵物共融公園」的線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227位市民支持改建部分堅巷花園為寵物共融公園,有11位居民反對。同時,線下實問卷調查結果亦顯示有73位居民支持,25人反對,3人持中立意見。兩項調查結果均顯示大多數居民支持改建堅巷花園為寵物共享公園,民建聯已將結果向康文署反映,署方亦正計劃在堅巷花園增設寵物共融設施。


2.增設輔助警示牌或CCTV監控設備;民建聯建議政府在便溺情況嚴重的地點增設警示牌或CCTV監控設備,減少主人放任寵物隨處便溺,而不進行清潔的問題。過去一年,民建聯收到關於街道存在寵物便溺等環境衞生問題的個案投訴逾百宗,對居民日常出行造成很大困擾。居民反映的地點大多集中在半山堅道、干德道、羅便臣道、樓梯街、城皇街一帶。因此,建議政府參考民建聯收集到的狗隻便溺黑點,增設警示牌或CCTV監控設備,在違規行為高發的地段安排執法人員巡邏,阻嚇不文明行為並強化養寵人士的自律意識。
3.優化洗街技術改善現存異味及衞生狀況;希望政府優化洗街技術,針對現存的問題,如氣味、衞生問題進行一些改進。民建聯指,目前區內部分街道面對寵物冀便殘留、尿液沖洗不徹底等問題,即使定時常規洗街後仍會產生異味。據食物環境衞生署表示,部分寵物便溺黑點現時洗街頻率為:街道2周1次,樓梯每周1次。但夏季高溫時異味更濃烈,多數居民表示洗街後1-2天能聞到明顯異味。因此,民建聯建議食物環境衞生署評估引入更有效祛除異味的洗街技術,提升清潔深度;同時可在洗街水中適量添加對環境無害的天然除臭劑(如檸檬提取物),從源頭改善氣味問題。
4.採用新型狗廁所設計;為了長久解決寵物隨處便溺問題,建議政府優化並改良現有的狗廁所設計。過去半年,民建聯收到關於寵物便溺黑點的投訴,其中大多數集中在半山一帶,這些區域狗廁所現有數量不足,且部分設施存在設計不合理的問題,例如位置隱蔽,清理困難等,導致狗主難以知道或者不願使用。民建聯在進行改建堅巷花園為寵物共享花園時一併收集了居民希望設置的設施,當中有198位居民認為需要增建狗糞收集箱或狗廁所。由此可見,養寵人士對狗廁所以及狗收集箱的需求大。民建聯希望通過推廣狗主帶狗隻使用狗廁所,採用更加貼合狗主需求的設計並配備明顯指引標識;優化現有設計,提升使用便捷性與衞生程度,引導養寵人士養成使用習慣,以改善在行人路上隨處便溺的現狀。

民建聯建議優化狗廁所,將現時使用的沙池改為不鏽鋼漏水地面;增加水龍頭,街道上產生異味大多是因為沖洗不徹底,受溫度及時間影響,導致異味散播,可以在新型狗廁所旁邊安裝沖水喉管,供狗主使用;提供狗糞收集桶,可以在新型狗廁所旁邊增加狗糞收集桶;採用更符合狗隻習性的設計,設計中加入柱形元素,減少狗廁所高度與行人路高度的差距。
5.規管代放狗人士;隨着養寵需求增多,中西區區內出現了不少「代放狗」服務,部分從業者單次帶領5隻以上狗隻外出,因缺乏專業管理能力,不少居民表示曾被成群寵物嚇到或阻擋通行,也有居民反映部分「代放者」未有及時清理寵物糞便。民建聯建議政盡快制訂相關指引,明確單次帶領狗隻數量和注意事項,同時要求代放者隨身攜帶拾便工具,確保公共安全與環境衞生。
6.增強公民教育;由於有部分養寵人士對「文明放狗」了解不全面,也有非養寵居民對寵物行為特點存在誤解。民建聯建議政府加強派發文明養寵宣傳品,以及舉辦增進人寵共融的活動增強居民間的理解與包容,減少養寵人士與居民的矛盾。過去一年,民建聯曾舉辦「親親寵物填色比賽」和「寵物嘉年華」,向區內居民宣揚文明養寵訊息,希望透過活動加強教育宣傳,推廣正確飼養寵物行為。
民建聯指出,中西區的人寵共融問題,不僅關乎環境衞生,更關乎社區和諧與居民幸福感。希望通過本次記者會提出的建議,能推動政府部門、社區組織、居民三方互相合作,從即時行動到長效機制,從設施優化到意識提升,系統性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期待政府能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組織相關部門專題討論解決方案,讓中西區真正成為一個寵物與居民友好共處、環境整潔有序的溫暖社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