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祈殷指,防範基孔肯雅熱輸入或傳播,本港不能單靠政府進行滅蚊工作,市民市民亦要負起責任,應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在高發病地區回港後,亦要自我進行醫學監察,在14日內要繼續使用防蚊產品。(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本港昨日新增3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包括居住在鴨脷洲利東邨的的79歲女子,她上月到佛山探親,另一對居於青衣曉峰園的父子,兩人上月中至本月初曾到孟加拉旅遊。食環署正進行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於患人住所及病發後曾到訪地點加強防蚊滅蚊。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今(7日)晨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上指,相信輸入個案會穩定上升,「廣東省感染個案多,粵港兩地交往頻繁,加上過去兩星期本港連場暴雨,造成的積水亦會帶來蚊患。」他呼籲市民亦要做好預防工作。

今(7日)早繼有食環署清潔工分隊到利東邨清理渠道積水,亦有關愛隊向街坊派發驅蚊貼。有居民指,住在較高層單位,不容易被蚊叮咬,不擔心受感染。屋邨四周有樹木加上落雨雨水頻繁,較多蚊,但管業處有滅蚊。另外,亦有食環署人員到青衣曉峰園視察,有外判服務承辦商到場噴灑滅蚊噴霧。

曾祈殷相信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會持續穩定上升,並呼籲市民亦要負起責任,應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在高發病地區回港後,亦要自我進行醫學監察,在14日內要繼續使用防蚊產品。(資料圖片)

本港今年至今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增至4宗,會否出現本地個案?曾祈殷在電台節目上指,當前本港的風險水平以輸入個案為主,要留意有關確診個案的居住地方,是否出現其他感染,以及本港是否有隱形患者。因為白紋伊蚊可以傳播基孔肯雅熱病毒,在近期的風暴及下暴雨,氣候環境因素較易造成積水及蚊患,加上鄰近地區出現爆發,令香港出現更多個案的風險增加。

曾祈殷指,防範基孔肯雅熱輸入或傳播,本港不能單靠政府進行滅蚊工作,市民亦要負起責任,應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地區,在高發病地區回港後,亦要自我進行醫學監察,在14日內要繼續使用防蚊產品;如果出現病徵,包括發高燒、強烈關節痛及皮疹等病徵時,要盡快求診,向醫護人員主動報告病徵。

他又指出,有15%至35%的感染人士在發病的首7天,病徵輕微到未必能察覺,在社區遊走會有機會將病毒傳開,又呼籲如到郊區應穿長袖衣物並避免在黃昏和早晨時份前往,因為蚊的活躍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