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植物是所有生態系統的基石,將非生物太陽能轉化為維持生命的生物能量,而樹木是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也是自然界能量和食物的最終提供者。教育可以提高人們對地球環境嚴峻困境的理解和意識,領會樹木對生物系統的重要性:
一、地球接收豐富的太陽能,但大多數生物無法利用,植物的葉綠素可以吸收無生命的太陽能,將其轉化為植物組織的能量,令太陽能進入生態系統,成為自然界的生命成分。植物儲存的能源透過食物鏈傳遞給其他消費者,驅動維持生命的功能,維持生態系統運作。
二、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來製造植物養分,氧氣被釋放到大氣中。碳被封存在植物組織中,減少大氣中的主要溫室氣體和淨碳含量,緩解氣候變遷的影響。樹木是新生氧氣的來源,改善空氣品質及人類健康。
地球的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綠色植物的進化使得氧氣得以積累,促成了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級生命的進化。
三、蒸騰作用將根部吸收的水分透過葉片微小的氣孔蒸發。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過程中,從周圍環境中吸收大量的汽化潛熱,有效地降低了溫度。清潔、免費、且可再生的陽光推動這種水分轉化和散熱。有了樹木,原本會導致暖化的陽光反而會帶來顯著降溫,為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提供經濟有效的自然的解決方案。
四、樹冠茂密的樹葉,相當於遮陽傘,減少陽光照射到地面。裸露的地受到陽光照射會加熱,進而發出長波輻射,使物體和人體變暖。樹木遮蔭可以營造出舒適涼爽的氛圍。被樹木遮蔽的建築物能減少太陽熱量的吸收,自然地降溫,從而擁有舒適的室內熱環境,在夏季可以減少空調能耗。
五、樹葉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與大氣持續的空氣交換過程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臭氧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氣態空氣污染物會被間接吸收。有些顆粒物會沉積在樹葉和樹皮上,隨後被雨水沖刷到土壤中。樹木充足的地方可以去除大量的空氣污染物,改善空氣品質。
六、樹木生長區有土壤,支持樹木生長。滲入土壤的水透過三個過程被淨化:土壤孔隙系統有效過濾,物理性地去除細小污染物顆粒;黏土礦物和腐殖質等成分具有物理化學吸附作用,吸引和捕獲污染物離子;眾多在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也參與清潔土壤水分。穿過土壤淨化的水匯入地下水,不會造成水污染。
七、樹木的博愛為其他動植物提供廣泛的生境,互利共生,在樹木不同部位獲取食物、庇護所和住所,包括根、樹幹、樹枝、嫩枝和樹葉。樹皮裂隙、樹枝分叉、樹枝表面以及木材腐爛形成的空洞,會滯留無機和有機碎屑,含植物營養和保濕能力,為附生植物提供生長基質。一棵大樹可以容納大量的生物,形成一個種類繁多的生態群落,展現自然界相互依存和聯繫。
樹木無私地提供了豐裕的生態系統服務和資源,讓我們懷着謙卑和感激之情,認識樹木對地球生命所扮演的關鍵生存角色。
●詹志勇 香港教育大學講座教授及顧問
(地理及環境科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