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師引導下,學生專注照顧年幼熊貓寶寶。(主辦方供圖)
專家從化石分享,熊貓如何在地球生存800萬年。(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家校合作是促進教育質素提升的關鍵,有幼稚園透過新成立家長教師會及舉辦主題學習日,讓家長與師生共同進行探索活動,透過融合中華文化與家庭參與元素,讓整所幼稚園搖身一變成為「熊貓樂園」,從走廊到課室布滿親子合力製作的熊貓藝術作品,展示溫馨與創意氣息。導師們為學生悉心編排角色主題表演,一邊演出一邊學習熊貓保育知識,寓學於樂。

仁愛堂鄭丁港夫人幼稚園校長姜育香表示,在培育孩子過程中,家長擔當着非常重要角色,為此該校透過成立家長教師會及家長義工隊,讓家長積極參與課堂支援、故事時間及親子參觀等校內外活動。

早前校方便邀請家教會成員及嘉賓於主題學習日共聚,由學習設計機構將多個以熊貓為核心的互動教育工作坊帶進校園,其中「便便工作坊」透過展示熊貓糞便樣本中的植物纖維與消化物,讓學生了解如何藉此推斷熊貓的年齡與活動範圍;「化石工作坊」則講解熊貓從肉食性進化為草食性的過程,展示牠們如何成為「活化石」的代表;「抱抱小熊貓」活動結合4Rs精神健康教育理念,讓孩子在擁抱大熊貓時學習放鬆與關懷。

現場亦展示以竹葉為能源的植物感應發電裝置,鼓勵學生以不同角度認識生態保育。「親子ArtJam」亦讓家庭共同參與創作,進一步加強家校連繫與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另兩米高的充氣熊貓更是全場矚目焦點,小朋友們化身成熊貓與保育員,玩中學習如何與大熊貓相處,為整日活動作出完美的總結。姜育香期望,能藉活動推廣中華文化之美,透過沉浸式體驗,讓學生對保育與生命教育產生好奇、主動探索。

學生透過熊貓便便,學習推斷熊貓年齡。(主辦方供圖)
熊貓主題藝術區,由家長跟學生們共同製作。(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