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重要活動之一——「烽火同聲——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青年合唱快閃活動」在福州開展街巷音樂快閃,40餘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音樂青年聯袂參演。(記者蘇榕蓉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蘇榕蓉 福州報道)「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讓我們唱着歌,分享着,這久違了的光和熱,不管路上的風波曲折……」8月5日,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薈重要活動之一——「烽火同聲——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青年合唱快閃活動」在福州開展街巷音樂快閃,40餘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音樂青年聯袂參演,共同唱響《長城謠》、《畢業歌》、《歸來》等鐫刻着民族記憶的經典歌曲,用歌聲銘記歷史,致敬歷史,展望未來。台灣青年受訪時紛紛表示,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不斷增進彼此的溝通和了解,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凝聚兩岸情誼,提升民族復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當日的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感人,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駐足觀看、自發跟唱,激昂的歌聲不僅是對崢嶸歲月的深情緬懷,更是兩岸青年攜手傳承民族精神、共擔時代使命的嘹亮宣言。這次快閃活動吸引了13名台灣青年共同參與,他們都是首次到福州,音符化作兩岸青年「雙向奔赴」的信使,初識的陌生感悄然消融,音樂的共鳴成為彼此溝通的第一座橋樑。

台灣青年陶泓宇(圖中)是這次快閃活動的領唱,他表示,歷史不能被遺忘,兩岸一家親,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大家更應該攜手前行,讓歷史的傷痕化為團結的力量。(記者蘇榕蓉攝)

台灣青年陶泓宇是這次快閃活動的領唱,他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目前在西安從事音樂教育行業。「當我們合唱到《長城謠》時,不少現場市民跟着哼唱,讓我感覺到快閃活動很好地喚醒了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陶泓宇接受香港文匯網訪問時表示,他的阿公曾在大陸參加過抗戰,後前往台灣,從長輩的言談中耳濡目染,他對兩岸共同抗戰的歷史有着特殊的情感。

「最近有一部熱門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我看完後,對《長城謠》中的歌詞『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特別有感觸。」陶泓宇表示,歷史不能被遺忘,兩岸一家親,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大家更應該攜手前行,讓歷史的傷痕化為團結的力量。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碩士邱同學接受訪問時表示,第一次踏上大陸便被福州青年的熱情所感染,在「音樂沒有界限」這一點上形成強烈共鳴。(記者蘇榕蓉攝)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碩士邱同學接受訪問時表示,第一次踏上大陸便被福州青年的熱情所感染,在「音樂沒有界限」這一點上形成強烈共鳴。邱同學說,在三坊七巷參加快閃活動時,他看到頭戴「三條簪」、身着傳統服飾打卡拍照的年輕遊客絡繹不絕,形成了一道動人的風景線,聽着大陸青年講述寫着「半部中國近代史」的三坊七巷故事,內心是「雀躍歡喜的」,期待在後續的行程中,更深入探尋這座城市的更多精彩之處,為自己的戲劇創作汲取靈感。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兩岸青年合唱快閃紀實活動首次創新採用青春洋溢、傳播力強的「快閃」形式,兩岸同聲,閩台共振。活動地點選擇以福建省會福州和三明永安抗戰遺址為天然舞台。在福州活動期間,兩岸青年分別在福州三坊七巷、馬尾船政文化園區、閩江等地共同唱響《長城謠》、《畢業歌》、《歸來》等鐫刻着民族記憶的經典歌曲,用展現新時代精神風貌的動人旋律,通過「歷史場景+青春歌聲」的碰撞,凸顯「記憶傳承」主題。8月7-8日,兩岸青年還將前往三明市永安,在永安吉山萃園、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舊址等地開展相關快閃展演和參訪活動。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