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平理
近期,廣東個別城市發生基孔肯雅熱輸入疫情並引發本地傳播。廣東各地運用科技防控、孳生地清理、科學阻斷蚊蟲繁殖等方式,多措並舉開展生物防治,省內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呈持續下降趨勢。香港亦有輸入個案,為有效預防病毒進一步擴散,香港應向大灣區兄弟城市學習疫情防控經驗和創新做法;充分善用自身在生物醫藥與低空經濟領域的技術儲備,打通資源整合與政策銜接壁壘,以科技協同提升區域疫情治理效能、保障民生健康安全,推進良政善治。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亦是大灣區產業升級的發展重點。廣州創新將低空科技融入公共衞生領域,開發無人機消殺、蚊蟲監測等應用場景。廣州黃埔區以「低空科技+精準治理」模式應對蚊媒防控。依託無人機組建3個巡查組,搭載高清鏡頭對建築屋頂、排水溝渠等伊蚊滋生高風險點位開展圖像採集與實時分析,單日消殺面積達人工15-20倍;住建部門同步加強547個在建工地全覆蓋消殺監管,通過多部門聯動形成立體化治理體系,實現了重點區域防控效能跨越式提升。
香港近年亦將低空經濟作為戰略發展重心之一,應充分學習廣州果斷應用創新技術並檢驗成效的實踐意識和扎實的技術轉化基礎,加速推進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拓展,並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共建技術標準與數據共享平台,釋放區域協同潛力。
基孔肯雅熱雖不直接通過人際傳播,但可通過白紋伊蚊叮咬在人群中擴散。為從根源上阻斷病毒傳播鏈,廣州市政府創新防控手段,與生物科技公司達成政企合作,啟動「以蚊滅蚊」科技滅蚊工程。該項目每周培育500萬隻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絕育雄蚊」,通過釋放這些雄蚊與野生雌蚊交配,利用胞質不相容原理使受精卵無法發育,同時該細菌通過母系遺傳,實現蚊群內自主擴散,形成可持續的「絕孕滅蚊」作用。
與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開展大規模蚊蟲控制,既是測試科研成果轉化效能的重要實踐,也是檢驗生物防治技術實際應用的平台。廣州市反應迅速,果斷把握防控關鍵期,簡化行政流程,通過政企合作機制加速技術落地,實現從實驗室研究到城市級應用的高效轉化,不僅為蚊媒傳染病防控提供了可複製的解決方案,更彰顯了特大城市在公共衞生應急管理中統籌資源、突破傳統的治理能力。
此次廣東各城市在公共衛生與城市治理領域善用科技賦能的創新實踐,有效打通政策銜接壁壘、簡化技術應用流程,在蚊媒防控、環境治理、交通優化等多個維度均展現出鮮明亮點。香港作為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高地與低空經濟政策試點區域,近年已在無人機物流、醫療物資運輸等領域展開布局。香港應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資源整合機遇,借鑒廣東「敢用新技、善驗成效」的實踐意識,加速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拓展生物防治、應急救援等場景應用;同時依託自身生物醫藥技術儲備,通過深化跨區域協作機制,將防控經驗轉化為系統性治理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