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棠 寰宇天瀜投資管理行政總裁、香港都會大學客席講師 、註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最新發布的2025年7月就業報告顯示,美國經濟正面臨顯著挑戰。報告指出,7月非農就業僅增加73,000個,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0,000個,且5月和6月的就業數據被大幅下修,合計減少258,000個就業機會。失業率從4.1%微升至4.2%,勉強未達4.3%。更令人擔憂的是,周期性行業如製造業、零售業及批發貿易的就業增長幾乎停滯,顯示經濟活動正在放緩。

過去六個月,美國經濟僅新增約50萬個就業機會,較前六個月減少一半,其中40%的下降來自政府部門就業縮減。這表明,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2月中旬上任後推行的政策,如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及聯邦就業,正對勞動市場產生顯著影響。但財政政策表現通常需要6至9個月才能完全顯現,若政策自2月開始實施,預計最快在8月中旬或2025年第四季度,普通民眾將切身感受到經濟衝擊。這僅是特朗普政策引發經濟動盪的第一波,後續影響可能更為劇烈。

股市繁榮背後的隱患

雖然2025年第二季度國民生產值增長3.0%,較第一季度的-0.5%有所反彈,但這一增長主要由進口減少及消費支出增加推動,而非廣泛的經濟復甦。標普500指數企業利潤增長10%,看似強勁,但細究發現,利潤增長主要集中於人工智能板塊及金融業,其他行業如消費品和材料業的盈利增長顯著放緩,反映出嚴重行業分歧。這與周期性行業就業停滯的趨勢相呼應,顯示美國經濟內部結構性問題日益嚴重。

即將到來的全球經濟挑戰

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增長2.4%,但整體就業增長已從2023年的300萬個降至2024年的220萬個,顯示勞動市場早在特朗普上任前已開始放緩。與此同時,環球競爭加劇,特別是內地的人工智能技術(如DeepSeek)與美國的ChatGPT能一比高下,競爭加劇,更削弱美國科技主導地位。內地經濟自2016年以來內需擴大並增強抗壓能力,特朗普低估這一變化,急於與國家領導人會面以緩解貿易緊張,但目前中方對此興趣不大。股市看似被注入激素而被推更高,但美國內部經濟基礎已顯腐朽,難以支撐長期繁榮。

美國經濟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已連續15年保持增長,遠超歷史上的經濟平均周期。2020年疫情引發短暫衰退,但隨後的快速反彈掩蓋結構性失衡。歷史經驗表明,經濟不可能無限增長,連續15年的擴張如同連續擲硬幣15次而得正面,這極其罕見。特朗普政策進一步加劇不確定性,他對勞工統計局、證券交易委員會、最高法院甚至聯邦儲備系統施加壓力,試圖操縱數據與政策,這破壞獨立營運機構信譽。例如,特朗普以無根據的指控解僱勞工統計局負責人Erika McEntarfer,顯示其試圖將經濟數據政治化。此舉雖未即刻動搖市場信心,但長期來看,對美國風險資產評估的影響遠超關稅政策。

全球經濟衰退早已姍姍來遲,環球經濟循環顯示衰退風險正在積聚。隨着就業市場疲軟、周期性行業停滯以及全球競爭加劇,美國經濟正面臨結構性挑戰。若失業率持續上升,衰退壓力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顯現,屆時美國經濟或將迎來真正的考驗。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