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文匯網 通訊員 南京報道) 8月2日,「永不消失的遺產2025」全球創客大賽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正式開營。這場以南京為起點、連接全球的創客競賽,自2024年開啟首屆賽事以來,致力於通過跨文化合作與數字創意,邀請青年創客共同探索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路徑。
今年大賽主題為將明城牆、大報恩塔、秦淮河作為整體創作對象,要求選手的裝置作品將三大文明地標相互聯結。
2025年大賽延續首屆影響力,收到了來自19個國家的近700份申請,覆蓋國家和報名人數均超去年。經過線上角逐,最終8支隊伍、31名選手入圍南京決賽,開啟為期半個月的駐地創作。參賽者將圍繞主題「一城·一塔·一河」(明城牆、大報恩寺琉璃塔、秦淮河),設計一件可互動、可參與、可感知的戶外數字藝術裝置。
賽事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聯動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等國內外13所知名高校,並有國際專家與學者組成的導師團全程指導。

大報恩寺琉璃塔見證了南京作為世界文明交匯點的歷史,它的文化記憶與價值,從未消失。本次賽事的核心是通過創新技術實現遺址的保護與活化,讓歷史遺存不僅被保存,更融入當代生活。通過國際交流,讓文化遺產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
大賽專家導師團導師們來自倫敦大學學院、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布里斯托大學、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等高校,決賽期間將全程參與指導、評審與互動,助力選手優化創意與技術實現。
入圍決賽的31名選手來自建築、藝術、科技等領域,吸引了更多跨文化背景的青年加入,其中有英國、德國、希臘、印度、阿塞拜疆等國的外籍選手。來自InterAct團隊的選手Lampiri表示:「我是在Instagram上看到這個賽事的。作為一名XR藝術家,能有機會用數字藝術詮釋中國的文化遺產,這太令人興奮了。」
8月2日至3日,參賽團隊們深入大報恩寺遺址、明城牆與秦淮河沿線,以創作者的眼光不斷尋找數字技術與文化遺產的結合點。2025年大賽強調實體裝置的「可互動、可參與、可感知」。這種轉變推動選手突破虛擬邊界——更多參賽團隊們側重將AR技術與實體裝置結合,打造多感官交互的體驗。

本屆賽事還特別設置了公眾參與環節,讓民間智慧在地共生。後續創作中,選手將與本地居民、文化工作者開展互動工作坊。倫敦大學學院沉浸式非虛構敘事講師Niall Hill表示,「當地人的參與對於地方遺產的保護尤為重要,創作者和真實在場的人互動,作品才會激發更多共鳴。」
據介紹,最終路演評審將於8月14日舉行,由來自國際的專家評審團評選出一項優勝作品。無論最終花落誰家,這場匯聚全球青年創意與本地居民智慧的創新實踐,已經為南京文化遺產的當代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