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舞蹈與水墨畫交融,美輪美奐。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胡茜)舞蹈的派別各不相同,肢體展現出的美態、編曲配樂的磅礴有力、舞台美術構成的視覺衝擊,各顯神通,將創作者期望以這門藝術能傳遞的文化訊息逐一帶出。香港舞蹈家錢秀蓮早前剛獲頒「第十九屆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家年獎(舞蹈)」,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歷程中,她一直致力於探索中國舞與現代舞、東方與西方藝術語彙之間的關聯與互動。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訴說出香港人自己的故事。

香港的盛夏,八月一來到,錢秀蓮便帶領舞團創新突破,邀請水墨畫大師靳埭強博士及「蛙王」郭孟浩一同合作,參與「中華文化節2025」演出。剛過去的8月1及2日,舞團在西灣河文娛中心發表劇作《和·春之祭共舞》;8月底,又將帶着作品到上海及蘇州巡演。

早前錢秀蓮攜舞團於巴黎演出《和·春之祭共舞》。 受訪者供圖

橫跨廿年的劇作 表現三大文化意義

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和·春之祭共舞》是一部編創橫跨廿年的作品,展開巡演後屢次驚艷世界舞台。

《和·春之祭共舞》結合西方現代舞蹈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並與香港藝團「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科技聲影團隊合作,講述正能量的香港故事,傳遞和諧、平衡、溝通、共融及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整個舞作由3大主題組成:以著名設計師靳埭強的水墨畫為舞台背景的《和》;配樂選用經典西方樂章的《春之祭》;在演出尾聲,錢秀蓮親自引導觀眾共同參與太極舞的《共舞》。

《和》融合了視覺藝術、舞蹈與科技。 受訪者供圖

談及創作,錢秀蓮表示:「《和》是2023年我們以視覺藝術、水墨畫和科技,再加上靳埭強大師的五十年創作歷程,以舞蹈形式來展示。我們將不同時期的畫,加上高科技化處理,將畫變成流動,舞者看了這幅畫後,再用創意手法演繹出來,展示出水墨畫的特色和創意。有個特點是靳埭強先生是香港人,帶有獅子山的精神,五十年不斷地創作和努力。」

融入了東方色彩的《春之祭》。 受訪者供圖

至於《春之祭》部分,錢秀蓮談道:「本身《春之祭》的西方音樂是很有代表性,是當代音樂始祖。而我們用的動律創作元素,就用了代表中國文化的武術太極,所以《春之祭》就是中國文化的動律,再加上西方當代音樂而融合成中西合壁作品。」

而《共舞》,則是希望通過這個活動,令觀眾體驗每個人都可以跳舞,鼓勵每個人都動起來,「所以共舞是帶有社會性,和共融的意義的。」她說。

邀水墨畫大師靳埭強展獅子山精神

錢秀蓮雖年輕時在外國習舞,但回流後卻深感自己紮根香港 ,加上醉心中國文化,便開始編創一些能代表香港又同時能弘揚中國文化的舞蹈。既是要展現香港文化,訴說香港人故事,自然便要與深耕香港的藝術家合作。2023年,錢秀蓮邀請水墨畫大師靳埭強博士合作打造《和·春之祭共舞》中的的《和》,除了是出於私心,希望與畫結緣外,更想透過舞蹈呈現香港藝術設計的故事。

「靳埭強博士從事設計行業逾50年,而我投身舞蹈也有50年,我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最能體現獅子山精神,所以希望藉著這次合作擦出更多的藝術火花,而這件作品正代表着香港人鍥而不捨追夢的拚搏精神。」她說。

錢秀蓮與靳埭強 受訪者供圖

明年將與蛙王合作《舞蛙道》

錢秀蓮與「蛙王」郭孟浩相識也已有40多年。當年,二人一同在晚會上為柬埔寨難民募款,爾後也時不時在紐約等地遇上,「之前沒有特別考慮與他合作。」錢秀蓮說。為何會萌生與蛙王合作的想法呢?「因為我想展示香港是多元化的,而蛙王非常隨性,沒有跟隨任何畫風,反倒產生出一些很多你令到你想不到的,但是又環保、又便宜的作品。所以我覺得,他的特點就是行動加上藝術,隨意融合創意。」

儘管「蛙王」行為低調隨性,卻已在香港成名多年,錢秀蓮說,就是這一份骨子裏的獨特,讓他的作品更有個人氣息,「他不需要你明白他的作品,因為他的創作是為自己的。你看也行,不看也行,你喜歡也行,不喜歡也行,他沒有為你着想。」

至於此次與之合作,錢秀蓮認為是一種獨特跳脫的藝術文化的展現,也是屬於香港的藝術語言的一部分。她談道:「為了籌劃《舞蛙道》的編舞,我事前跟『蛙王』進行了五、六次的深度訪問,希望經了解後能在作品中呈現其一生藝術創作經歷,再次說好香港人故事。」合作既要挑戰自己過往的編舞風格,更要從「蛙王」的大膽出位行為藝術風格中找到共同點,平衡彼此的藝術,是一次難得的體驗。

錢秀蓮與蛙王郭孟浩 受訪者供圖

《和·春之祭共舞》將於內地演出

8月29月晚上7時15分

地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8月31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蘇州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