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講述本港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詳情。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出現5年來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為居於觀塘的12歲男童。他上周三(7月30日)由佛山回港後,翌日即出現發燒、皮疹及輕微關節痛的病徵,前往私家醫生求診後轉介至聯合醫院治理,目前情況穩定。特區政府食環署已展開病源調查及進行防蚊工作(見另稿)。香港醫管局表示,公立醫院已有一系列措施應對,會採取「早發現、早檢測、早治療」策略,同時已備有足夠退燒及相關藥物治療病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感染基孔肯亞熱普遍病情不嚴重,又相信病毒在香港未有落地生根,不會成為風土病,巿民無須擔心,現時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蚊滅蚊工作。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該名男童與父母居於觀塘安達邨,上月17日至30日期間與母親到佛山順德區旅遊,其間進行戶外活動並被蚊叮咬,上月30日經福田口岸返港,翌日出現發燒、皮疹及關節痛的病徵,後向觀塘一名私家醫生求診。醫生向衞生署呈報個案,病人前日(1日)轉介到聯合醫院急症室,其血液樣本經核酸檢測呈陽性,屬確診個案。

患者已退燒正接受醫學監察

男童現已退燒,關節痛亦已消退,但仍有皮疹。男童同行母親與沒有前往佛山的同住家人暫時未有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特區政府已通報廣東省衞生當局跟進調查。

歐家榮表示,近月數據顯示蚊患上升,加上天氣炎熱,不排除在香港有局部傳播,風險屬中至高水平,惟基孔肯雅熱為蚊傳疾病,不會人傳人,而病毒會在蚊身上潛伏約9日才再傳播,市民無須太擔心,只要做好防止蚊滋生和被蚊叮咬的措施,即有效預防基孔肯雅熱。

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陳文俊表示,大部分基孔肯雅熱個案均屬於輕微,患者都可自行痊癒,出現併發症甚至死亡的個案極少,但高危人士包括長者有機會長期關節痛。全港七個醫院聯網都會預留病房給確診患者,患者會留院6日,觀察病情及留在無蚊環境,之後可以出院。

公立醫院已備一系列措施應對

醫管局發言人補充,醫管局傳染病及緊急應變中央委員會早前已召開特別會議,討論特別措施及風險評估。公立醫院已有一系列措施應對,會採取「早發現、早檢測、早治療」策略,提醒急症室及門診醫護人員提高警覺,加強監察有發燒、嚴重關節痛等相關症狀的病人,嚴格執行病人篩查機制,包括病人外遊紀錄、曾否到訪出現確診個案的地方,以及曾否被蚊子叮咬,以便及早識別懷疑個案,並盡快安排將病人樣本送往衞生防護中心化驗,以盡早確定病人是否受感染,若病人確診,會盡快提供合適治療。

醫管局會與衞生防護中心保持溝通密切監察情況,有需要時隨時調動更多病床及人手照顧患者,同時備有足夠退燒及相關藥物治療病人。

被問及疫苗問題時,歐家榮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熱有兩款疫苗,均比較新,世衞組織正在檢視其安全數據和有效性。兩款疫苗未在香港註冊,署方會密切留意世衞的報告,視乎有否需要引入香港。

他呼籲醫生若發現病人有相關病徵,要詢問病人旅遊史,倘發現有懷疑個案,應盡快轉介公立醫院檢測,而市民回港後出現病徵要求診並告知旅遊史,不要自行服藥。

袁國勇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香港出現輸入基孔肯雅熱病例屬預料之內,預期未來會有更多個案。基孔肯雅熱的死亡率低於季節性流感,但有可能持續關節發炎可以維持,「有時超過三年甚至很多年都可以,長遠會否造成關節退化,都是值得關心的地方。」同時,長者或年幼兒童,尤其長期病患可以出現嚴重併發症,倘出現本地傳播導致大爆發,政府可考慮引入有關疫苗,為高風險人士尤其長期病患者接種,但目前未有此需要。

食環署加強防治蚊患工作 增宣傳教育

●食環署聯同房屋署人員到觀塘安達邨及外圍的公眾地方,加強滅蚊和防蚊工作,包括清除積水和施放殺蟲劑。 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文森)一名居於觀塘區的12歲男童感染基孔肯雅熱,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已即時在其居住的安達邨及入住醫院附近的地方加強防治蚊患的工作,並向居民提供更多的宣傳教育信息。

針對有關個案,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進行了病媒調查及針對性滅蚊工作,並於個案病人的住所及於病發後曾到訪的地點,加強防蚊滅蚊工作,包括在相關地點附近250米範圍內樹木茂密的地點進行密集式霧化處理工作,以殺滅成蚊;每星期巡查上述地點,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及清除遺棄的水載容器,以防止蚊子滋生,及加強宣傳教育,包括舉辦健康講座、設置流動教育中心及派發宣傳單張等。

為防範基孔肯雅熱的傳播,特區政府食環署已採取多項防控蚊患措施,包括在各分區召開「跨部門地區滅蚊專責小組」特別會議,協調前線部門及各持份者加強滅蚊,根據指數或風險較高的地點,調配資源採取具針對性和持久性的防蚊滅蚊行動;加強巡查建築地盤及工地,以及私人住宅,對發現蚊子滋生的違規情況採取執法行動;聯同房屋署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不同部門在公共地方、公共屋邨、公園等加強巡查,等等。

全力預防基孔肯雅熱在港扎根

雖然基孔肯雅熱並非嚴重傳染病,但特區政府非常重視有關的應急準備,積極採取防蚊滅蚊行動,避免出現本地個案,並全力預防基孔肯雅熱在本地扎根,變成風土病,「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出,特區政府早前已舉行跨部門會議應對基孔肯雅熱輸入風險,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與衞生署人員亦與民建聯會面,商討加強防控措施,展開滅蚊部署。

「觀塘區不少屋邨依山而建,包括今次確診男童居住的安達邨,若後山環境衞生情況欠佳,積水垃圾未清,便容易滋生蚊蟲。」顏汶羽表示,日前已和不同屋邨管理處視察屋邨滅蚊防蚊工作,檢視邨內蚊患黑點的清理情況。這幾天會繼續再聯同部門到不同屋邨做好滅蚊措施,清理雜草、積水和垃圾。他表示,會與團隊在地區推行公眾教育的工作,透過社區網絡舉報有蚊患潛在風險的地點,聯絡部門及早清理,預防蚊患及堵塞病媒傳播的途徑。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