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暢、羅洪嘯、凱雷 北京報道)參加「星動北京·未來之星香港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的香港大學生今日(2日)走進中國紫檀博物館參訪,在榫卯結構的起落間觸摸中華文明基因,開啟一場非遺文化探索之旅。港生們紛紛表示,在紫檀木香與榫卯智慧中,感悟到傳統工藝的當代生命力。

中國紫檀博物館是一座以紫檀藝術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館內珍藏着眾多精美的紫檀藝術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精美的紫檀傢具、微縮的老北京四合院、榫卯結構的「天壇」……學生們被現場一組組精美的紫檀展品所吸引。這些展品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依次參觀了各個展廳,了解了紫檀的歷史淵源、材質特點以及傳統製作工藝。

參觀結束後,同學們還體驗了傳統榫卯製作板凳。起初,大家面對眼前形狀各異的木塊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小心翼翼地嘗試拼接,可凳子卻怎麼都搭不起來。指導老師笑着為大家解惑:「同學們,榫卯拼板凳的秘訣就在於,必須按照順序,一定要先拼凳腿,再拼板,這樣才能拼上。」得到老師的「真傳」後,學子們瞬間茅塞頓開,隨着榫頭精準地嵌入對應的卯眼,一個個堅固的板凳成型。同學們摸着板凳,驚嘆古人智慧。

「原來不用釘子也能造出千年不倒的建築!」在香港恒生大學陳浩智看來,這次參觀讓他對中國傳統工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紫檀雕刻是一門非常精湛的技藝,需要工匠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通過這次體驗,我更加珍惜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也希望能夠將這些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林凱婷表示,在香港沒看到過這樣的建築,一進來就感覺自己彷彿走進了歷史。「榫卯結構我小時候就聽說過,今天在這裏親身體驗了一番,才發現其中藏着很多小妙思。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古人的匠心智慧。」
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北京市豐台區委、區政府、未來之星同學會聯合主辦的2025「星動北京•未來之星—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獲得了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香港青年發展委員會的資助,同時作為「豐台·學子回家」活動的重要組成,豐台區為港生提供了實習崗位以及參訪參學活動,從7月27日開始,32名香港學子將通過為期四周的沉浸式實習,深度感知國家發展脈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