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胡永愛廣州、深圳連線報道)引領運動員時小臂與地面平行、大臂與身體呈135度夾角、欠身彎腰幅度保持15度……距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十五運會)開幕還有100天(11月9日開幕),來自香港的賽會禮儀志願者劉素沂正在廣州接受高度專業化的禮儀培訓。志願服務是大型綜合賽會的重要支撐,亦代表賽區城市形象,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東賽區大型活動和志願服務部組織動員省內98所高校,精心遴選出4.5萬餘名賽會志願者,他們被親切地稱為「小海豚」。其中像劉素沂這樣的港澳志願者有348名。

●志願者們在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和上崗實踐培訓。香港文匯報廣州、深圳傳真

據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廣東賽區志願者已全員完成線上線下共18門課程學習,正陸續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實踐培訓。

●志願者引領殘特奧會聾人足球比賽項目的參賽隊伍。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攝

劉素沂是暨南大學管理學院2024級本科生,早在入學時,得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由粵港澳共同承辦,她便有了參與賽會志願服務的想法,在校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志願服務。去年國際志願者日(2024年12月5日),廣東賽區啟動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賽會志願者招募工作,劉素沂便第一時間報名。

「筆試和面試是在學校完成的,包括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基本知識、志願服務素養和技能、語言表達等多方面,由於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志願服務經歷,賽前也在網絡上搜集和學習相關資訊,我順利地通過了考核。」聊起「過關上岸」一刻,劉素沂仍難掩興奮。

形體課挑戰大收穫豐

禮儀志願者是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要求最高的崗位之一,組委會也派出了強大的培訓陣容,當中不乏參與過亞運會、冬奧會志願服務相關培訓工作的專家。

●志願者在禮儀培訓中。香港文匯報廣州、深圳傳真

「當中有理論課,更多的是專業技能課程。特別是形體課,最有挑戰性,也最有趣。」劉素沂說,比如,走路時,我們的手臂要自然下垂,與腿部平行,雙手也不能握拳。在引領運動員或頒獎環節,大小臂的夾角、彎腰幅度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封閉訓練期間,禮儀志願者每天有大量的身體柔韌性操練,每周只休息一天,即使休息也不能外出。她坦言,這確實有挑戰,大家都是以飽滿的熱情參與。事實上,這種培訓除了服務賽事,對自身的提升也是肉眼可見。「之前我不會注意走姿,比較隨意,現在即使不在訓練期間,大家走路的氣場、氣質都提升了。」劉素沂笑言。

「畢業」須經四輪培訓

今年3月起,超過4.5萬名像劉素沂這樣的擬錄用及補錄候選志願者,開始接受4輪的嚴格培訓,分別為通用培訓、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上崗實踐培訓。通用培訓課程由廣東賽區執委會大型活動和志願服務部聯合廣東省團校、廣州市團校共同開發,線上、線下各設置9門通用知識培訓課程,涵蓋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基礎知識、志願服務理念、志願者心理調適、助殘志願服務、通用禮儀、應急事件與自我保護等,部分賽區還結合本地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開展拓展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由專業人士組成專家團隊開發志願者培訓課程,形成標準化課件並對培訓老師進行集訓和試講考核,該模式開創了十五運會志願服務培訓工作的先河,在國內外歷次大型賽會中亦屬首次。

互動教學 體驗式助殘培訓

談及培訓工作,參與授課的廣東省團校青年公益與志願者學院教師凌莉表示,「05後」同學們很注重獲得感,上課過程中如果沒有「乾貨」,他們是不「買賬」的。為此,即使是理論課程,老師也會引入大量互動式教學方法,設計了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環節。

廣州志願者學院教師李小娜有同樣感受。在《扶殘助殘志願服務》課堂上,她讓同學們蒙眼走過擺滿障礙物的走廊、乘坐輪椅通行爬坡等,大家很願意嘗試。

「有的同學走兩步就撞到桌子,摘下眼罩時滿頭大汗。有了這種體驗,孩子們更能體會到視障者的無助,在接下來的服務技巧講解中,會真正入心入腦,學到真本領。」李小娜說。

數據看廣東賽區志願服務

賽會志願者報名數據:面向廣東省內17個承辦地市、98所任務高校開展招募,共15.67萬大學生報名

擬錄用及補錄候選賽會志願者:超過4.5萬名,其中3萬名為十五運會志願者,1.5萬名為殘特奧會志願者

擬錄用及補錄候選港澳籍賽會志願者:348名(報名人數675名)

城市志願者:約10萬名

省級通用培訓老師:305名

培訓內容:有4道關,包括通用培訓(線下、線上各9門課)、專業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實踐培訓

志願者崗位:賽會志願者細分崗位共90類

全運會促三地志願服務融合

作為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預錄志願者,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香港學生周淑怡,已經在十五運會U16女足賽中提前開展了服務。賽事期間,檢查場館設備、引導觀眾,即便褲腳被雨水浸透,她也渾然不知。

●廣州志願者學院教師李小娜(右)在開展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體驗助殘培訓。香港文匯報廣州、深圳傳真

「我記得,那場比賽大雨突襲,天空又很快放晴。湛藍的天幕下,賽事火熱進行。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在香港舉辦的一場足球賽,當時也是下起了雨,球場廣播起了一句播報詞:沒有關係,明天就是好天氣,因為希望在明天嘛!」周淑怡說,播報詞似乎感應到了廣州賽場,她很享受在粵港之間這種超越時空的文化連結。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東賽區賽會志願者招募工作啟動後,有675名在粵就讀的港澳生報名,擬錄用及補錄候選港澳籍志願者共348名,比例遠高於本次招募活動的平均錄用率。

廣東賽區執委會大型活動和志願服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三地共同舉辦十五運會,除了有比往屆更多的港澳運動員、觀眾在廣東參賽、觀賽,還涉及跨境辦賽的諸多環節工作。服務這些群體和環節,港澳籍同學有更大的優勢,比如,除了語言優勢,他們還對港澳證件核驗流程更熟悉。

廣東設「港澳聯絡助理」

另外,廣東賽區設立了「港澳聯絡助理」的志願服務崗位,在口岸通關接待、賽會嘉賓對接等工作中,預計近200名港澳籍志願者參與。志願者表示,未來,他們會把在內地的服務經驗帶回香港,推動三地志願文化融合。

事實上,在賽會籌備工作中,三地志願服務融合還體現在多方面。在課程設計和具體教學中,專家團隊會參考香港在社區志願服務的一些好的做法。在一線培訓過程中,港澳的志願服務團隊不時到廣東觀摩學習,內地的培訓老師也會到港澳授課,教材和授課PPT還會共享給港澳團隊。

【特稿】「為運動員服務是我們的榮譽」

7月中旬,2025年廣東省青少年拳擊錦標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拳擊測試賽在深圳寶安體育館開賽,來自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大一學生陳冠州剛剛完成了此次8天測試賽的志願者服務。「這一次測試賽中,我生平第一次在距離拳擊選手不到一米的距離觀賽,更加了解到他們的不易。有了此次經驗,我希望在正式比賽中能更好地服務所有選手。」陳冠州表示。

●陳冠州(男)與其他志願者在拳擊台服務運動員。香港文匯報廣州、深圳傳真

服務運動員需全神貫注

「中場休息了!」陳冠州與小夥伴迅速起身,為選手遞上椅子、舉起漱口用的鐵盤,運動員休息時間結束後再及時收回並清理。「現場很嘈雜,所以在每個回合結束前,我們必須要全神貫注地留意裁判的倒計時,確保隨時準備好服務運動員。」陳冠州身高183厘米,拳擊台剛好到胸口位置,但不斷重複舉起和放下約15斤的鐵盤並非易事。此外,陳冠州的崗位離拳擊台很近,需要在比賽過程中全程保持標準的坐姿禮儀。經過8天連續服務,他意識到增強自身體能的重要性。「我準備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好好鍛煉,增強自己的體力與耐力。」

暑假期間,來自深圳大學的志願者徐詩淇,不僅參與了拳擊賽的測試賽,還參與了射箭測試賽,服務了在深圳龍崗舉辦的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殘特奧會」)自行車賽,經驗滿滿。「我是禮儀志願者,在運動員上台時為他們用托盤呈上獎牌。」這是徐詩淇第一次觀看殘疾人運動員比賽與領獎,「當他們站在領獎台時,我既緊張又開心,這一刻,他們領取了屬於他們的榮譽,而為他們服務,我也感受到志願者的榮譽。這些運動員們太棒了,他們拚搏昂揚的精神會一直鼓勵着我們!」

特色課程助「全面進階」

截至6月,深圳賽區全部完成近12,000名賽會志願者的通用培訓和考核工作,來自14所深圳高校的賽會志願者整裝待發,很多「小海豚」利用暑假時間已經開始投入測試賽與正式比賽的服務中。

「8月初,我就要參與第一次測試賽了,很期待!」來自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張羽曦是學校女子籃球隊成員,參與過廣州市高中籃球聯賽,曾經在賽場上被志願者貼心服務過的她,希望此次用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因為自己是運動員,更加知道賽事服務對於運動員的重要性,甚至會影響到比賽狀態,所以我會全力以赴做好志願服務!」

據悉,深圳團市委、深圳市團校、各賽區及各高校等資深講師為這些高校志願者們提供了全方位指導。培訓內容不僅包括志願服務基礎知識、通用禮儀等「標配」課程,深圳賽區更特別開發了《深圳改革發展歷程》《深圳「志願者之城」建設發展歷程》等特色課程,助力志願者實現「全面進階」。「我們還學習了針對殘疾人運動員以及突發情況處理等課程,十分實用。」張羽曦表示。

近16萬人踴躍報名 招募遴選力求公正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擬招募約4.5萬名志願者,招募活動啟動後,有近16萬人通過廣東賽區賽會志願者招募和信息管理平台報名,同學們的熱情超出招募團隊的預期。

●志願者黃錚在足球比賽的仲裁攝像助理崗位上工作。香港文匯報廣州、深圳傳真

退役軍人成志願者骨幹

來自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的羅煜中,是一名駐港部隊退役軍人(保留學籍服役)。在香港服役、又在廣州上學,相比於同齡人,他對大灣區有更特別的體驗和更深刻的認識。得知粵港澳共同承辦全運會,他很早就思考以什麼身份參與和助力這場盛會。為了能夠順利通過志願者考核,他幾乎把賽會官方網站每一條信息都學習了多遍。

有了知識儲備,再加上身上自帶的軍人氣質,羅煜中最終順利通過了筆試、面試考核。如今,他已率先在測試賽、提前賽中擔任入場執旗志願者和球童等工作,成為一名志願者骨幹。

同樣來自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的黃錚,甚至在學校還沒有下發志願者招募通知時,便開始在各類網站查找註冊入口。

「我同學曾參加過杭州亞運會志願服務工作,覺得特別有意義,之後就一直關注全運會的志願招募工作。」黃錚說,真正到了報名時,才發現那麼火爆。幸運的是,她同樣順利入圍,以仲裁攝像助理的角色開展志願服務。

不過,大多數報名者未能如願。以華南師範大學為例,在「校館對接」模式下,該校擬錄用800多名志願者,分配至天河體育中心、東方賓館等地。最終,廣州校區和汕尾校區共有3,600多名學生報名,錄用比例僅為23%。考慮到可能面臨較高的淘汰率,為了保證公平公正,招募團隊優化了遴選流程,並引入技術手段。比如,先是在學院一級篩選,再在校一級進行二次考核。各個學校在實踐中也推出不少創新方法,如面試過程全程錄像以供查詢。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