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朱燁 北京報道)自5月至今,經歷過日內瓦會談和倫敦會談之後,中美經貿第三輪會談選在了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對香港文匯網表示,此輪會談或將面臨幾種情形,包括短期關稅緩和、農產品採購與芯片合作等易達成領域取得局部協議的突破等。但也需注意,在石油問題上,中方視能源進口為內政主權,堅持「經貿歸經貿」原則。若美方堅持捆綁策略,可能導致新建磋商機制崩塌。

王勇提到,短期關稅緩和最現實的結果是延長關稅休戰期3個月,將部分機械零部件、日用品稅率降至15%以下,同時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可能獲准進口14納米製程設備。「這種安排能為雙方爭取更多磋商時間,避免8月12日後關稅自動升級的局面。」

此外,王勇說,雙方可能在農產品採購與芯片合作等易達成領域取得突破。中方可能擴大大豆、肉類進口緩解國內需求,美方或放寬部分高端芯片出口限制。同時建立季度磋商機制,形成分歧管控常態框架。

據報道,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組織的一個高規格商界代表團將於本周赴華,團員包括聯邦快遞CEO、波音高管等。他們此行被視作是要恢復中美之間的商業溝通機制,此代表團也是特朗普4月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以來,首個訪華的美方高級別商務團隊。

王勇認為,此舉釋放出強烈信號,即除了官方接觸,民間商業對話也在逐步恢復。對於像波音這樣的企業而言,中國市場太大,失去就意味着全球競爭中的劣勢。這種壓力不僅來自企業自身,也體現在美國內部的政策博弈中。特朗普需要展示他在經貿問題上的「戰而不亂」,同時又要照顧國內企業的實際利益。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數據,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

「這說明,即使在外部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仍具韌性。」王勇說,這種穩定性,是中方敢於談判的信心來源,它也意味着,即使談判受阻,中國也有能力頂住陣痛,繼續穩步前進。而這恰恰是美方所顧慮的地方,打壓之下中國依舊穩健,會削弱美方以經濟制裁為談判籌碼的作用。也因此,美方更需要一份體面的協議,來對沖其單邊主義政策可能造成的負面後果。

王勇認為,如果這次瑞典談判能延長關稅暫停,後續可能進入「談細節、談安排」的階段,如果加上美方商界來訪北京,一些具體領域的合作也有望逐步重啟。這既是對外釋放積極信號,也是對中美關係下一階段走向的試探。瑞典談判只是開始,未來幾個月中美在各領域還會有更複雜的拉鋸。但只要原則不動搖,底線不丟失,談判就能往實處落。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