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曉晨

香港有關企業向美資牽頭財團出售港口的交易在其協定獨家磋商期屆滿後未能完成交易,陷入「流產」狀態。這樣的結果,是應然,也是必然。

該交易並非普通商業行為,而是關乎重大國家利益。其交易內容甫一曝光,眾多評論和分析即深刻地指出其危害之所在:在當前中美激烈博弈背景下,若美資牽頭財團借此掌控全球百余港口成為「航運霸主」,美國極可能挾持巴拿馬運河等全球航運咽喉要道,以徵收高額「過路費」、限制泊位優先權、攫取敏感物流資料等手段,威脅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及資料安全,從而遏制中國造船與航運業發展,打擊中國外貿根基,削弱中國戰略能力。很顯然,該交易如達成將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對此,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表達出強烈憤慨,譴責該交易乃將戰略要塞和「卡脖子」武器拱手送美,是「向敵遞刀」,「通敵資敵」。

大節大義不能糊塗。古往今來,堪稱偉大企業家的都是錚錚愛國者。被人們所景仰的,從昔日的霍英東、曹光彪、包玉剛,到今日的任正非,莫不如此。歷史也一再昭示,那些真正成功的企業,無一不是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與國家民族相互成就才得以基業長青。以香港來說,過去幾十年獲得快速成長的企業,都是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更應明曉「大河有水小河滿」的道理。有關企業聲稱愛國愛港,卻昏昏然與美資牽頭財團作那般交易,豈不讓人質疑背節失義?一位參加該企業股東大會的股東就說,「大家中國人,唔應該用(個人)利益去睇(交易)」,可謂質樸而深切之規勸。

事實上,在世界任何地方,不論包裝成什麼樣的商業行為,但凡觸犯國家利益都必然是要碰壁的。沒有一個國家會對威脅國家重大利益的行徑無動於衷、坐視不理。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對有關交易,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明確宣示立場態度,依法行使管轄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符合國際慣例和法治原則,受到國內外普遍認同和支持。

有關企業前段時間幾次對外表示,「絕對不會做不合法不合規的事」,28日正式發出聲明指,早前出售港口一事的獨家磋商期已屆滿,目前擬邀請內地投資者加入財團,並就交易架構等進行變更,在未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和部門批准前,公司不會進行任何交易。這是懸崖勒馬返正途。希望其經此一番教訓,終能明白只有與國家民族一起,站在歷史正確一邊,才能守住基業、贏得尊嚴,才能有出路和前途。

(本文原載於《巴士的報》)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