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日前發布公告,該行於2023年6月30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審議批准了該行發行不超過45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資本工具的議案。經相關監管機構批准,中國銀行於2025年7月22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簡稱「本期債券」),並於2025年7月24日發行完畢

圖為中國銀行。(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本期債券發行規模為300億元人民幣,前5年票面利率為1.97%,每5年調整一次,在第5年及之後的每個付息日附發行人贖回權。本期債券募集的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批准,補充中國銀行的其他一級資本。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在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降、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空間縮窄的情況下,發行包括「永續債(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在內的「二永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可以通過外源性渠道豐富資本金來源,提升經營的穩健性。未來應不斷優化政策和市場環境,拓寬符合條件的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

一般來說,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發行「二永債」、增資擴股、定向增發等方式補充資本。近年來,部分銀行盈利能力承壓導致內源性資本補充空間受限,從而轉向發債這一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國銀行第一次發債「補血」。5月26日,中國銀行曾發行完畢500億元減記型二級資本債券。此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別於5月13日、5月19日各自完成發行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除國有大行外,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於近期密集發行「二永債」補充資本。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商業銀行發行「二永債」,能夠有效提升資本金規模,增強銀行造血能力。無論對於上市銀行還是非上市銀行,與其他資本補充方式相比,發行「二永債」可行性均較高。一方面,上市銀行股價大多處於破凈狀態,不具備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資本補充的基礎,較難獲得投資者認可,發行可轉債則面臨轉股階段的不確定性,難以實現資本金的即時注入;另一方面,非上市銀行大多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相對較少,更需要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或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