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平理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鬧劇」下,零售巨頭沃爾瑪「繃不住了」,表示將調高商品價格以應對成本上漲,引得美國民眾叫苦不迭。特朗普17日緊急施壓沃爾瑪,要求「自行消化」關稅成本,不允漲價。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沃爾瑪去年賺了數十億美元,早已超出市場預期,「應該由你們和中國供應鏈吸收關稅成本,而不是轉嫁給消費者」。特朗普緊急「甩鍋」,顯示出不願背負「讓物價上漲」的政治責任。
事實上,沃爾瑪不是不想「禍水東引」,將關稅成本轉嫁給中國供應商。早在今年3月,沃爾瑪就曾要求中國供應商在每輪加徵關稅下減價最多10%。這一要求立刻引起了中國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並迅速約談了沃爾瑪,及時遏止了這種企圖。中國企業也秉持維護自身合理權益的態度「正面硬剛」,堅決拒絕不合理代償要求,維護了中國供應鏈的穩定。
沃爾瑪作為商家,趨利避害是其本能,但也要守基本商業道德和國際貿易規則,不應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供應商。不過,沃爾瑪此舉也實屬無奈,特朗普政府出於一己之私,以所謂的「貿易不平衡」為借口,對中國乃至全球商品瘋狂加徵關稅,打破了原本相對穩定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使得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對於像沃爾瑪這樣的美國本土零售企業來說,他們原本依賴健康安全的供應鏈來維持商品的供應和價格的穩定。但關稅的增加,嚴重壓縮他們的利潤空間。他們試圖將成本轉嫁給中國供應商,遭到堅決抵制,又計劃轉嫁給消費者,引發民眾不滿;陷入了進退維谷的艱難境地。而最終承受這一切苦果的,還是廣大的美國民眾。他們不得不面對物價上漲、生活成本增加的現實,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作為全美最大零售商及雜貨供應商,沃爾瑪業績被視為衡量美國消費信心重要指標。而中國對於沃爾瑪的全球業務拓展和業績表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沃爾瑪今年首季收入為1,656億美元,低於預期的1,658億美元;純利按年下跌至44.9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51億美元。收入按年升幅僅2.5%,為2020年2月以來首次季度收入不及預期。
隨着包括Target及Home Depot等多間零售商將陸續公布業績,市場將進一步觀察消費趨勢及中美貿易關係對零售業的衝擊。瑞銀經濟學家艾倫直言零售商加價潮將來臨,「若沃爾瑪這樣做,其他所有公司可能都仿效。」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沃爾瑪的處境是貿易戰下美國本土企業困境的縮影。在中美貿易摩擦中,中國的反制工具箱豐富且靈活,中美臨時關稅協議的達成,是「以鬥爭求合作」的成功典範。美國政府應深刻認識到,中美雙方經濟相互依存的格局,徹底「脫鈎」的代價極其高昂,一意孤行地挑起貿易爭端,不僅會對兩國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也會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美方應放下傲慢與偏見,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重新審視中美經貿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