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發表80周年。當天,「珍愛和平」中日民間交流活動在日本立命館大學舉行。活動現場,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受南京出版社委託,向日本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捐贈《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檔案》(以下簡稱《南京大屠殺檔案》)共20冊,這也是《南京大屠殺檔案》首次完整入藏日本高校。

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由中國記憶上升為世界記憶。2017年,中央檔案館等7家單位對所藏南京大屠殺檔案進行整理、數字化和編排,並出版《南京大屠殺檔案》叢書。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介紹說,圖書是社會公器,通過圖書可以更好地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

日本立命館大學國際和平博物館館長君島東彥說,記述客觀史實的這些檔案資料,為我們今後研究工作提供素材,太有必要了。

日本立命館大學「立命」二字源自孟子修身立命的思想。二戰期間,該校數千名學生曾走上侵華戰場;戰後,學校深刻反思戰爭罪責,確立了「和平與民主主義」的教育理念,並設立國際和平博物館,以此反省日本侵略歷史、呼籲世界和平。這種對和平的追求,與中國人民的和平願景高度共鳴,也讓這裏成為中日民間共話和平的一個平台。

活動現場,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發表了和平演講,「為了和平,反對戰爭展(京都展)」也同步開展,不少日本當地居民前來聆聽演講並觀展。

日本觀眾森永文子說,聽了演講就覺得親眼見到了大屠殺的現場,特別難受、悲哀。

日本觀眾木村莉櫻說,希望日本的學生更了解這些,我們有和平的責任。

日本立命館大學名譽教授齋藤敏康說,日本侵略給中國人民帶去災難,不能再發生這樣的戰爭,要追求和平。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全家祖孫9口人中有7人慘遭日軍殺害,當時8歲的夏淑琴在身中三刀後,因昏死過去而幸免於難。夏淑琴一家的悲慘經歷,被當時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約翰·馬吉用攝影機記錄下來,並載入《南京大屠殺檔案》。

△《南京大屠殺檔案》叢書

從31年前開始,夏淑琴多次赴日公開做證、揭露戰爭罪惡。7月26日,她的外孫女夏媛首次赴日宣講和平。

△接過外婆的「使命」,夏媛在日本立命館大學宣講和平

夏媛說:當部分日本人想抹殺南京大屠殺史實的時候,外婆選擇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以前都是外婆自己演講,現在,我要帶着我外婆的記憶替她走、替她說。這就是我的使命。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何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