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重要開放樞紐,正發揮着日益關鍵的經貿紐帶作用。記者25日從拱北海關獲悉,繼去年經大橋珠海口岸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近28%之後,今年上半年對東盟進出口總值超230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近1.7倍。從進出口商品結構看,主要涉及電子元件、塑料製品和紡織服裝等,展現了區域產業鏈協作和資源互補的貿易特徵。有企業表示將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機遇加快拓展東盟市場。

電子元件、塑料製品和紡織服裝等商品受青睞
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一批進境維修航空發動機近日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快速通關,從車輛抵達至驗放完畢僅耗時20分鐘。「近年依託港珠澳大橋跨境運輸優勢,我們企業對東盟維修服務出口持續增長。」摩天宇採購部運輸報關經理梁江說,大橋口岸24小時高效通關幫助該企業進一步縮短了維修件交付周期,同時作為AEO(經認證的經營者)企業,得到了海關很多政策扶持。該企業在東南亞航空公司中的市場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今年上半年對東盟的業務量同比增長近90%。
獲簽「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享優惠
廣州海縫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曉欣亦看好印尼等東南亞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發展前景,將加快開拓東南亞市場,同時提升研發投入,生產出適合當地的汽車零部件產品。珠海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關務專員劉珊珊透露,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已經成為該公司的重要出口市場,特別是進出口貨物可通過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原產地證書享受優惠,產品銷量和市場佔有率持續攀升。
深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互聯互通
為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拱北海關推出「2025年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20項具體措施,包括創新高新技術貨物進口查驗模式,暢通大橋經貿新通道;參與全球「智慧海關」在線合作平台和金磚國家海關示範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互聯互通,持續推進「一單兩報」建設。港珠澳大橋海關綜合業務一科科長李媛媛表示,海關通過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保障企業盡享政策紅利,力促各類要素經大橋口岸「快進快出、大進大出、優進優出、智進智出」,助力促進外貿「質升量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