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擔心,我會過好每一天。」姜濤安撫每一位關心他的朋友說。一場突如其來的墮海意外,引來外界諸多揣測與質疑,姜濤選擇以行動展現正向思維,包括借歌「自抽」勇於面對,以及用客觀心態消化別人的主觀評論。從素人躍升為人氣王,歌影視綜藝多棲發展,更進軍海外。然而,隨名氣而來的是非與高低起伏,亦是娛樂圈的定律。經歷在圈中8年的洗禮,現在姜濤的心態與思想有何轉變?面對未來,又懷抱怎樣的願景?姜濤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一一剖白。●採、攝:香港文匯報娛樂組
入行8年,從初出茅廬走到公眾目光下,姜濤不斷蛻變,他堅持抱着自我審視、警惕自滿的信念,努力與務實地做好自己,並透露追求簡單生活的同時,亦不忘設定目標。訪問中,他分享創作靈感、自省信念、生活哲學、墮海意外後啟示等的心境變化。
設新目標 具驅動力
曾拋金句「用作品說話」的他對這份態度至今沒變。除了演藝工作外,姜濤亦創立個人服裝品牌,他強調所有創作靈感純粹來自生活體驗,無論是幕前工作或是其他,因為未經體驗的事物難以令人信服,真實至為關鍵,故此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希望用最真實的自我去說話。當被問及「生活簡單,快樂源於籃球與美食」是否依舊?他直言:「現在依然簡單,甚至更純粹只為了一個目標去做,而目標已設定好,是個很好的目標,待完成後會告訴大家。以前的我或許過於『活在當下』,覺得開心就好,這本身沒錯,但現在我需要給自己更多驅動力,避免陷入安逸。」
姜濤於數年前已領悟到入行後的重要一課,就是要以客觀心態時刻審視自我,慎防自滿。重提此信念,他認真地思索良久才回答:「方向不變,依然想繼續這樣做,但坦白說,性格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實行,甚至令到許多身邊人憂心受傷,所以是說來容易,實踐需時間;當前首要的是做好本分,讓關心我的人安心。因此這個信念是不會改變,只是過程中必須要『粉碎再重建』,世事大抵如此。」回望與MIRROR隊友並肩8年,姜濤亦客觀地自我審視;他坦誠:「我一直以來都『太摺』(封閉)了,可能被人照顧多一些,就像常說的『團寵』,但我希望開始改變這個狀況,向着與隊友間互相照顧進發。」
放開自己 與人傾訴
墮海意外亦成為姜濤深刻的生命課堂,這場經歷對他有何轉變?他坦言:「其中一個領悟是,我需要拓展自己的圈子,過去的自己『太摺』,習慣獨自消化和思考,現在學會向多些人傾訴,因為『這件事』讓我知道身邊有很多人真的很關心我;加上,不想再有一些事情發生令大家擔心我。故此,我會更努力做好自己,保持低調,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因為很多問題是源於自己的不成熟,這學習永無止境,即使出道8年仍是必修課題。」問到是否比以前更成熟?他即說:「我不敢說自己成熟了,這需由身邊人認可,而非自我感覺;況且有時自覺成熟,行為卻背道而馳。某種程度上,我渴望找回初出道時那種最單純、最簡單的正能量,因為經常會受到外界事物所影響,還要很感謝身邊包容我負能量的人,希望今後無論對身邊人、大眾還是社會,我都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去保持這份正能量;與藝人身份無關,做人也該如此,這樣對我們的下一代才更好。」
力有不逮 寧薦賢能
對於未來希望有什麼新嘗試,姜濤務實傾向深耕演藝事業而非盲目突破:「我一向不會刻意追求『新嘗試』,總覺得眼前的事尚未做好,談何說服他人嘗試新事物!音樂上,我樂於嘗試不同風格,但在其他範疇方面,與其追求特別突破,不如專注將手頭每項工作做到最好。應該說,我會衡量自己的能力,舉例有一個角色必須要演技很好才能駕馭,若明知力有不逮,我寧薦賢能,不願因勉強出演而糟蹋角色。」出道8年的姜濤,已褪去青澀外殼、在自省與承擔中成長,從慣於獨處的孤島、到主動擴闊生活圈子,希望讓每一個關心他的人安心。
人生不只一條路 關鍵在於堅持
本月放榜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引起全城關注,而下月考生們仍要面對JUPAS放榜。姜濤雖非考生,但憑自身經歷的信念向考生寄語真摯鼓勵:「我沒有參與這個考試,無法親身體會考生們的壓力,但明白人生確有許多殘酷的考驗。我也曾穿越巨大難關,那種壓力是很大的,但要告訴自己是可以過渡的。我不可以告訴考生們成績怎樣都好,因為這個並不現實,不過即使成績未如理想,也要告訴自己,有很多路可以走,人生路很長,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告訴大家,人生不只一條路,關鍵在於堅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