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蕊 實習生 張媛媛 河南報道) 七月流火,濟源的風裏裹着濟水的清潤與太行的蒼勁。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踏故土而來,並在濟源示範區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上獲聘「公益文化旅遊形象大使」,他站在台上,話音裏帶着鄉音:「只要寫作,就是回家。」這一句,道盡了一位作家與故土最深的羈絆。

筆底山河 皆是故鄉
李洱談寫作,總帶着種過來人的通透。他坦言,自己的故事哪怕設定在南極冰原、北京胡同,甚或是月球之上,字裏行間總會漫出濟源的風土 ,這番感觸源於他與故土的根繫相連。出生於濟源五龍口鎮五龍頭村的他,與家鄉友人往來從未間斷,「朋友們向我講述濟源的發展,而我的職業讓我對故鄉有着更深的情感聯結。」於他而言,故鄉早已是「寫作基因」,就像濟水「三隱三現」,看似無蹤,實則處處留痕。
站在故鄉的土地上談文化,李洱的話裏滿是敬畏。他細數濟源的家底:孔子曾在此叩問禮義,列子留下「愚公移山」的千古寓言;《詩經》裏的風謠、《史記》中的筆墨,都為這片土地注了魂。「愚公移山的故事不僅是中國的,更是全人類的。與西方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的故事有着相通的人類意志和改變自然的雄心。」 他憶起帶舒婷等詩人遊濟源的經歷,黃河在孟津渡口翻湧,鳳仙觀的古柏篩下碎金般的光,「他們被濟源的黃河風光、鳳仙觀等震撼,舒婷甚至覺得詩句都不足以表達所見所感。」李洱笑言,那時便知故鄉的美,是讓詩人也得「認輸」的。
小城氣象:似獅城,若香江
談及濟源的今時今日,李洱有個妙喻,「濟源不光可以說是中國的新加坡,也是河南的小香港。」
「濟源人口比較少,地域面積比較小,但創新精神、生態城市建設、作為衞生城市的潔凈各方面都很像新加坡,對外界的接觸頻繁,有着開放的品格,GDP也很高,讓人直觀想到它是河南的香港、中國的新加坡。」 在他看來,愚公移山的堅韌與濟水「三隱三現過黃河而不濁」的君子品格,早已融入濟源人的血脈。「這些精神不僅為當地百姓的平凡生活增添了不凡的底色,更讓濟源的發展軌跡成為中國基層創新、開放實踐的生動縮影。」他強調,「講述濟源故事需要堅守中國風格,只有如此,才能讓世界理解和接受,推動濟源真正融入全球化浪潮。」
作為長期在作品中融入濟源元素的作家,李洱直言:「未來將更慎重、更正面地書寫濟源,讓更多人通過他的文字認識這座『有精神、有活力、有溫度』的城市。」他希望通過自己以及更多人的努力,以文化為橋樑,讓濟源的精神與活力跨越地域限制,成為世界讀懂中國的一扇窗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