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北京時間7月21日夜間在線發表一篇社會科學論文稱,不減少收入的情況下,每周工作四天可顯著提升員工幸福感,包括能增進員工工作滿意度和身心健康。

研究人員認為,這得益於工作效率提升、疲勞度降低和睡眠問題減少。本項研究的這些發現,凸顯出組織和政策制定者通過重新評估工作時長來改善員工福祉的潛力。

該論文介紹,減少工作時長的舉措,如6小時工作日或減少20%工作時長,近期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試點。其中,「全球四天工作制」(4 Day Week Global)倡議在多國進行試驗,有約375家公司參與,旨在探索縮短工作周(而不減薪)如何營造更佳工作環境。

為測試四天工作制(不減薪)干預的效果,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美國波士頓學院範雯、Juliet B. Schor和同事及合作者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試驗,涉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愛爾蘭和美國的141家組織的2896名僱員。利用調查數據,他們比較了干預前後的工作和健康相關指標(包括職業倦怠、工作滿意度、心理和身體健康)。他們還將結果與另外12個沒有嘗試該措施的公司的285名僱員進行比較。

論文作者發現,在採取4天工作制以後,平均每周工作時間減少了5小時;和繼續每周工作5天的公司員工相比,每周工作時間減少8小時或以上的員工,自我報告倦怠感降低,工作滿意度和精神健康改善;同樣的效應在每周工作時長減少1-4小時和5-7小時的員工身上也被觀察到,儘管效果相對較小。這些獲益可以部分歸因於睡眠問題減少、疲勞程度降低,以及個人工作能力提升。

論文作者認為,不減薪縮短工作周和減少工作時長有助於提升工作滿意度和員工健康。不過,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局限是企業自願參與,導致樣本主要由英語國家較小規模企業組成。他們呼籲未來展開減少工作時長的隨機對照研究,或可由政府資助試驗。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