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晚間,「滬港同心實習計劃系列2025晚宴」在滬舉行。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網記者夏微 上海報道)19日晚間,「滬港同心實習計劃系列2025晚宴」在滬舉行。340名來滬實習的港青與社團領袖及企業僱主們齊聚一堂,回顧在滬實習的點滴,分享心得與收穫。

部分實習學生與導師們合影。主辦方供圖

助港青走進社會 了解祖國 拓展視野

滬港社團總會會長林建康在致辭時表示,「在這個實習計劃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年輕人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也看到了滬港兩地的青年人相互交流,關係緊密。」林建康說,過去的十多年來,滬港同心實習計劃服務超過數千名的青年學生,為香港的青年人搭建了一個走進社會,了解祖國,拓展視野的平台。未來將繼續擴大實習計劃,帶動更多領域的實習機會,讓更多香港青年人參與其中。「希望青年人們可以帶着在滬港兩地學到的寶貴經驗與精神,繼續前行,成為我們國家有責任,有擔當的愛國愛港的青年力量。」

滬港社團總會會長林建康。主辦方供圖

「今年是歷史最多人參加的一次,報名也是最多人報名的一次。」 滬港青年會主席楊永鏗表示,作為組織方看到這樣的情況是非常開心的,「現在很多同學都是很希望能夠參與其中,也希望能夠有機會來到內地,來到上海發展。」不僅如此,從參與實習計劃的企業來看,經過多年的發展,也從最初的港資企業為主,到如今世界500強企業,國內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參與。「未來我們希望可以服務更多不同階層的學生,讓他們都能夠有機會去到大企業中實習磨煉,從而獲得更廣闊的眼界。」

滬港青年會主席楊永鏗。記者夏微攝

期待走出舒適圈 收穫寶貴學習機會

香港大學大二學生林紀樂說,這次參加滬港同心實習計劃,最大也是最意外的收穫莫過於能夠認識到很多不同行業的精英人士,聽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對行業乃至未來發展的見解。「這麼近距離,這麼無私的分享,是我在香港校園,或者說從我父母那邊無法獲得的體驗與機會。對我來說是一個無價的,寶貴的學習過程。」

港生林紀樂。記者夏微攝

在來自香港演藝學院的鄒欣真看來,真正的成長是需要走出舒適圈的。鄒欣真是電影專業主修編劇的學生,但是近兩年電影行業困難重重,「所以我想尋找一些外面的機會。」這次參加滬港同心實習計劃,鄒欣真選擇了廣告公司的實習崗位,「影視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圈子,不一定局限在電影圈發展,想和不同業界的前輩多交流一下。」不僅如此,鄒欣真表示,上海對她而言一直是有些嚮往的地方,「我前不久看了王家衛導演拍的《繁花》,就是上海的故事,我覺得這裏很有魅力,而且上海和香港的國際都市的氛圍也很相似,這裏會融合各種不同的文化。」

港生鄒欣真。本報記者夏微攝

改變刻板印象 上海就像第二個家

值得一提的是,林紀樂說,算上之前途徑上海轉機,這次實習是他第二次來上海,但卻是第一次真的在這座城市生活,有深入的感受。「我以為自己會水土不服,會遭遇文化衝突等等,但事實上,我感覺這裏就像是我另外一個家。」在林紀樂看來,上海給到他很大的熟悉感,比如能讓他想起維港的陸家嘴,想到M+的浦東美術館。

林紀樂說,「沒有來上海前很擔心內地人會對香港人差別對待,但是來了上海之後是完全改觀了。我來到這裏最大的感受就是很有愛,很有家的感覺,無論是在實習團,還是導師,或者是這裏的本地人。真的感受到很多小細節裏的友好,很多累積起來的愛。」林紀樂希望那些對內地有着不一樣看法的人可以來到內地生活一段時間,「盡量不要用有色眼光去看,而是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愛,去包容不同文化,或許就會有別樣的發現。」

港青在實踐中明確方向重拾信心

晚宴上,青年學子們用歌聲與舞蹈展示着他們的青春活力,用質樸的語言暢談在滬實習期間的收穫。看着台上台下熱情洋溢的青年學子,滬港社團總會主席姚祖輝的內心便不由升起一股香港明天會更好的信心與期待,「隨着愛國者治港,今後管理香港的青年一代一定要是了解內地政策的,才可以幫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姚祖輝稱,通過實習計劃讓香港青年學子可以更好地認識內地企業文化,了解國家政策,以及國家治理香港的方向。姚祖輝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明顯感受到青年人們變得更加自信了,「他們之前可能因為對香港的定位比較迷茫而有點失落,所以我覺得重找這個信心很重要。」

滬港社團總會主席姚祖輝。記者夏微攝

記者了解到,晚宴現場近340名港生中,有290名是5月底便已經抵滬實習了近兩個月,其餘人則是剛剛來到上海即將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

向學生頒發實習證明。主辦方供圖

據悉,為讓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等12所香港高校的290名香港大學生在5月31日至7月25日的上海實習中「沉浸式」體驗中國式現代化的速度與溫度,主辦方特別設計「上天入海」四大主題活動——無人機科技、龍舟競渡、電競EDG、消防救援。活動全部面向實習生免費開放,並以「體驗+競賽+交流」三位一體的方式,把科技、文化、體育、公益熔於一爐。與此同時,實習期間的「良師益友計劃」以及「CEO TALK講座」更是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們的收穫感。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