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總務省周五(7月18日)公布6月份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儘管米價漲幅較5月份小,但仍是去年同期的兩倍,進一步加劇首相石破茂在今次參議院選舉所承受的壓力。
法新社報道,日本今年5月米價較去年同期飆漲101%,4月漲幅達98.4%,3月則超過92.5%。根據總務省的數據,整體而言,日本扣除生鮮食品的核心CPI,從5月的3.7%放緩到6月的3.3%,略低於市場預期的3.4%。總務省的資料顯示,進一步連同扣除能源後,日本6月的核心CPI按年增加3.4%,較5月的3.3%略為上升。
未能解決交易商囤米問題
石破茂內閣近期的支持率,降至他去年10月上任以來新低,部分原因是生活成本飆升引發民怨。引發民眾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米價飛漲,加上執政自民黨內部的醜聞,更令形勢雪上加霜。造成米價上揚的因素,包括兩年前極度炎熱與乾燥的夏季,破壞了日本各地的收成,導致稻米短缺。專家表示,部分交易商之後囤積稻米,以便在未來提高利潤。在日本政府去年警告可能發生「巨大地震」引發民眾恐慌性搶購後,這問題變得更嚴重。日本政府自2月起採取罕見措施,釋出一般只在災難期間會發放的緊急儲備米。
此外,石破茂也面臨在8月1日之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壓力。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較早時宣布,從8月1日起將向多個貿易夥伴的銷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稅」,其中日本商品面臨的稅率為25%。目前日本對美出口的重要產品例如汽車及鋼鋁產品,已受到重稅影響。隨着通脹逐漸攀升,日本央行自去年起一直緊縮貨幣政策,但對關稅恐將打擊經濟的憂慮,已迫使央行放緩步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