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源日益成為「新黃金」。如何挖掘數字資源「富礦」、推動跨行業數據融合和應用,成立兩年多的廣州數據交易所對此做了不少創新探索。廣州數據交易所生態合作部總經理助理、產品方案總監王琳昨日在港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廣州數據交易所主動連結政務、金融、醫療、環保、低空等多領域的數據商與企業,透過連結不同產業的數據流、場景流與需求流,實現數據價值的跨界放大。目前已聚集3,000餘家企業,構建覆蓋25個領域、500多個應用場景的數據庫,涉及低空經濟、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等產業,推動百億級實體經濟發展,最終助力全社會數字化轉型。 

▶廣州數據交易所運行兩年多來已在內地布局十餘家服務基地與多家服務專區、多個聯合共創中心及行業數據空間。 資料圖片

廣州數據交易所在2022年9月底在廣州揭牌,運行兩年多來已在內地布局十餘家服務基地與多家服務專區、多個聯合共創中心及行業數據空間,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王琳表示,廣州數據交易所作為數據要素市場核心樞紐,一方面建立了健全數據產權登記制度,完善合規流通規則,讓數據「可確權、可交易、可追溯」。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數據交易標的合規審核近3,000項,累計發放近500張數據產權登記憑證,打通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關鍵堵點。

●王琳表示,該所累計發放近500張數據產權登記憑證,打通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關鍵堵點。受訪者供圖

研大灣區數字資產跨境交易創新路徑

另一方面,聯動數據商深耕行業場景,在低空經濟、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等領域孵化出500多個創新應用案例,「比如與企業合作將低空數據服務用於城市治理,用醫療數據助力智能診斷模型研發,推動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百億級實體經濟發展。」廣州數據交易所亦在探索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資產跨境交易的創新路徑,上個月與香港數字資產金融服務集團HashKey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探索推進在廣州南沙建設數字資產跨境流動創新試驗區,構建合規投資者機制,探索數字資產合規發行通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數字資產跨境交易創新路徑。

此外,廣州數據交易所還建設數據交易、數據產權登記、數文易、垂類模型測評等多個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平台,助力數據規模化流通。王琳有信心未來讓數據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據跨境融合應用正形成一批可複製、能推廣的案例。

王琳舉了兩個例子說,廣州數據交易所聯合生態環境部門、保險公司及高污染企業,將公共監測數據與企業排污數據融合,開發出環境責任險數據產品,既幫助保險公司實現差異定價、精準定責、高效理賠,破解高污染企業投保難、理賠難的困局,也倒逼企業加強環保治理,目前已在全國10個省區複製推廣。又如,在低空經濟領域,聯動無人機企業、城市管理部門與金融機構,共建低空行業數據空間,將低空巡檢數據應用於城市違建排查、銀行貸後管理、農林病蟲害監測等場景,既提升城市治理效率,為農業生產降本增效超30%,又為金融風控提供新維度。

「這些案例證明,數據要素與行業的碰撞能催生新動能。對企業,它是降本增效的『工具箱』;對社會,它是解決民生痛點的『催化劑』。」王琳表示,未來將持續深耕更多領域,讓數據價值惠及更廣泛的群體。

擬設信用管理機制完善交易

在挖掘數據資源商業價值的同時,王琳強調,在制度、技術、監管等層面確保數據隱私與安全。在制度方面,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要求,依據相關法規規範數據分級分類,搭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技術方面,交易過程中採用多因素認證和基於角色訪問控制,確保授權用戶才能進行交易操作,交易過程全程進行技術性審計與監控,全流程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存證,使用數據交付管理平台對交付過程進行全生命周期監管,確保數據高效安全可靠合規交付至需求方。監督方面,依據相關法規要求,在交易前對數據標的進行合規登記,交易過程中接受社會及監管部門全方位監督檢查,交易後在交付管理平台監督下,確保數據高質量合規安全交付,並在未來還將建立交易主體信用管理機制,逐步完善監督檢查機制。

責任編輯: 孫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