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陳旻)陽光熱烈,氣溫攀升,時令美味大閘蟹「六月黃」上市。被譽為「蟹中之冠」的蘇州陽澄湖大閘的「6月黃」以蟹肉質鮮嫩、蟹黃流脂的雙殼蟹在市場銷售中獨佔鰲頭,成為饕客夏日餐桌上的珍饈美饌。「這幾天,『六月黃』訂單不斷,蘇浙滬最多,廣州、深圳、北京、福建訂單也不少。」常熟市沙家浜蘆葦盪陽澄湖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永明表示,眼下已進入「6月黃」銷售高峰期,該公司每日銷售約600斤。3兩「6月黃」價格每隻為60至70元(人民幣,下同),2.5兩「6月黃」價格每隻為40至50元,2兩「6月黃」價格每隻為20至30元。銷售時間自5月20日至9月10日。
雙殼「6月黃」可遇不可求

「六月黃」,俗稱童子蟹,是大閘蟹成長過程中一個極其珍貴的「少年」階段。「『6月黃』指的是剛剛經過第三次脫殼的螃蟹,其體重一般在2至3兩左右,具有蟹黃香甜、肉質飽滿、鮮味濃等特點。」由於此時母蟹生長較慢、規格偏小,而公蟹在農曆六月已能長至2—3兩左右,因此「六月黃」主要選用公蟹。
潘永明特別指出,「不是所有的『6月黃』都適合清蒸水煮」。他解釋道,大閘蟹通過蛻殼實現生長,以大閘蟹30天為一次蛻殼周期而言,在大閘蟹剛蛻完殼的第1天至第20天,此時的大閘蟹肉質鬆懈,蟹黃不飽滿且苦澀,「只能一切兩半做面拖蟹」。「在第20天后至30天下一次蛻殼前,這個時期的『6月黃』肉質豐滿,蟹黃爆殼,可整隻清蒸。」
1997年,具有陽澄湖大閘蟹豐富養殖經驗的潘永明,在內地率先開拓市場營銷「6月黃」。「整個陽澄湖地區都說我是『6月黃』銷售的祖師爺。」潘永明笑着回憶,「起初並不賺錢,1997年與1998年兩年才賣出3000斤。」「到2004年市場爆發,每年銷售逾萬斤。」潘永明說,「蘇州市場全部打開,外地蟹商蜂擁而至,火得不得了!現在每年到這個時節,大家都有嘗鮮『6月黃』的意識了。」
潘永明銷售的是雙殼「6月黃」,「這是『6月黃』中間頂級的,」他解釋道,「6月黃」蟹臨近蛻殼周期最後的三四天,馬上就要換新殼。這時的「6月黃」一個外殼打開,裏面有個軟殼,「這個蟹很稀奇,可遇不可求。」
蟹農:計劃賣出3500只3兩以上「6月黃」

今年53歲的金雪林是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鎮唐東村村民,自16歲起隨父親在陽澄湖養蟹,迄今已養蟹37年。他開挖了24畝高標準池塘,2024年每畝蟹產量380斤,產出的3兩以上高品質「6月黃」深受市場熱捧。
「畝產蟹380斤!」這個數字令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新聞辦主任姚水生驚訝。他說,「當地大部分池塘養殖蟹產量為200斤就很不錯了。」金雪林開心地說,「我天天住在池塘邊,大閘蟹養殖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技巧。」金雪林自己育蟹苗,餵食、種草。他說,大閘蟹的領地意識很強,蛻殼後的大閘蟹身體規格大小不一,喂出的食如果是堆放狀,「大蟹在那裏吃,小蟹就不敢上去了,我就『嘩』地一個通道、一個通道地撒出去,全部撒均勻了,分散開,大小螃蟹都能吃到。」
「今年,我的大閘蟹生長良好,計劃只賣出3500只『6月黃』。」汗水打濕金雪林黝黑的皮膚,他要等到大閘蟹成年。
新增4家外銷陽澄湖大閘蟹擴大外銷
據姚水生介紹,今年蘇州新增4家陽澄湖大閘蟹出口企業,將力拓海外市場。
為進一步推動陽澄湖大閘蟹開拓國際市場,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組織了16家會員企業36人,參加了今年3月由蘇州市農業農村局、蘇州海關主辦的「蘇州地產農產品出口培訓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服務對接會」,具體了解大閘蟹出口的資質及檢驗檢測項目、監督管理等相關政策,積極組織推選今年有新申請出口意向的會員企業。
「香港大閘蟹市場特別大,陽澄湖大閘蟹在香港的名聲很響。」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龔文龍表示,2024年,有少量陽澄湖大閘蟹經韓國銷售到香港市場,品質優良,好評如潮。今年,該協會將全力推動陽澄湖大閘蟹直供香港,特別希望香港市民能品嘗到肉質細嫩、入口鮮甜、蟹黃如金、蟹膏似玉的新品種陽澄湖大閘蟹。
評論